妳的小耳朵

這幾個週末都到診所報到,原因就出在小寶貝的耳朵上。時間拉回我要回台灣出差的前幾天,小寶貝發燒了,吃也吃不多,還拉了肚子。醫生為了確定寶貝的感冒不是中耳炎引起,她對寶貝的耳朵開挖,因為她說不挖就看不到耳膜是否發炎。但慘的是,寶貝的耳屎屬於超乾超硬的那種,硬生生的黏在細嫩的皮膚上,任由醫生怎麼挖就是取不下來,直到兩個耳朵被挖的慘不忍賭才作罷。也因此勾起我換醫生的念頭(因為從沒聽過小孩挖耳朵流這麼多血的事件!!)

第二次回診,醫生再次開挖,依然沒結果,醫生說寶貝的耳屎太多又太硬,根本看不到耳膜,但兩個耳朵還是流了不少血,最後醫生建議轉診到耳鼻喉科做進一步檢查。耳鼻喉科的醫生的確是小心謹慎許多,試著挖耳後發現不妥,就開始給寶貝點油,點了將近一個月追蹤情況,結果一樣令人不滿意。一來是小寶貝會怕,所以不管抓的再緊都無法讓醫生好好看診;二來是一個月的點藥觀察期似乎沒什麼進展,於是,醫生做了決定,他說 “這樣下去是不行的,他覺得寶貝的耳膜後積水,而且是不好的水,如果不處理,肯定會影響聽力。但寶貝太小,又動來動去他實在沒辦法好好處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到醫院做全身麻醉,這樣一來他可以好好幫她清耳屎,二來看需不需要開刀把耳膜後的水抽掉”。聽到這,淚水已不聽使喚的在眼框中打轉,我真的是很脆弱的媽媽,完全沒辦法想像這麼小的孩子要怎麼開刀,只能快速離開診療室,留下婆婆與先生聽完後續的手續。

接下來的幾天,我與老公陷入了兩難的情況,一方面是猶豫到底要不要讓寶貝做手術,擔心麻藥的後遺症與開刀的副作用,二來是擔心不開刀處理真的會影響她往後的聽力。唉~雖然小兒科醫生說這是很小的手術,只要10-15分鐘,把耳屎清乾淨,把耳膜劃一刀,把髒水抽出就好,小孩根本不會痛,加上復原力很快,所以根本不需擔心,但~但~當媽的怎樣就是捨不得阿!!!

為了安全起見,我們請醫生在開刀前安排聽力檢查,想再次確認開刀的必要性。測驗結果顯示,寶貝的聽力大致上是沒問題的,但是比起一般小孩而言是遲鈍點,因耳膜後積水的關係,耳膜振動頻率並不正常。因此,聽力測驗中心、耳鼻喉科與小兒科醫師有了同樣的建議-----「開刀」。

開刀的時間訂在早上7:30,我們必須在6:15到醫院報到,填妥資料,準備就緒,而開刀前的所有規定(如:前一晚過了12點不能在禁食等)與大人一模一樣,並沒因小嬰兒或小手術而有特別禮遇。那天早上,公婆、老公加上我,四大一小,清晨六點到達曼哈頓醫院。只見寶貝搞不清楚狀況笑瞇瞇的看著醫院的每個人,無知的笑容讓我更心疼,多麼希望她可以不用受這樣的痛…。

手術的時間到了,醫院規定只能有一人陪伴到手術室,也只准爸媽到恢復室看她。幫她換上手術服,她開心的東張西望,以為要帶她去哪玩。接著我也換上手術服,準備陪她到手術房。護士到等候室叫名,我好緊張,抱著小寶貝,坐上電梯,往手術房前進,我的心卻隨著電梯層層跌落。手術前,護士再度確認寶貝的所有資料,接著就要我把寶貝放上手術台,戴上麻醉面罩,不到兩秒鐘寶貝就哭著昏過去了。而我,還來不及反應,就被護士飛快的速度推出門外,要我回等候室。也許是怕家長不捨,也許是怕麻藥退的太快,但那炫風速度還真讓我有點傻眼(他們到底在搞什麼?!)。

20分鐘後,護士請我們到恢復室,三步併兩步的飛奔,想像寶貝昏睡的模樣,我好心急。沒想到,電梯一開,就聽見寶貝哇哇大哭的聲音,還跟隔壁床的小朋友成了二重唱。耳朵的開刀的確看不出有什麼異樣,只是寶貝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驚嚇,還是手上的點滴弄痛了她,不管我用任何方式安慰,她就是哭不停。後來,護士拿了一瓶超冰的蘋果汁想安撫她,一樣不領情,照樣專心用力的哭…折磨了半個多小時,我不知所措,直到她哭累…

到目前為止,我也不確定寶貝的聽力是否比較清楚,也不知道小耳朵裡的狀況到底是怎麼樣,一切得等一個禮拜後回診才揭曉。不過,好加在醫生及時的發現(因為這情況不是一般人會察覺的),讓寶貝即早接受治療,以免不適症狀影響往後聽力。也感謝公婆細心的照料與陪伴,讓手足無措的新手爸媽有了堅強的依靠。這些日子,緊張又忙碌(養一個孩子的確不簡單!!),但一切都平安順利的渡過,感謝上天,感謝家人,感恩~

嬰幼兒中耳炎相關知識(摘錄自”嬰幼兒疾病與照護”/周怡宏醫師撰寫)

發生的原因及癥狀
一般而言嬰幼兒較易引起中耳炎,主要是因為幼兒的「耳咽管」較直、較短,其開口呈開放性且易受壓迫;而幼兒又大多數時間都是躺著,使呈水平的耳咽管排液不易,是幼兒容易罹患中耳炎的原因,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耳咽管就逐漸變長變窄,發生中耳炎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中耳炎經常是在幼兒發生一般感冒癥狀,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之后,突然發生耳痛,可能單側或雙側,或感覺聽不清楚、聽力減退,嚴重的甚至發現膿狀分泌物自耳道流出。較小嬰兒,可能就只有高燒不退,或夜晚哭鬧不休,敏感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寶寶觸動到耳廓時就會極度不悅。

臨床重要性
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報告,中耳炎是幼兒求醫最常見的原因, 也是全美最常診斷的疾病。三分之二的嬰兒,在一歲前曾罹患急性中耳炎,到三歲時,將近一半的小孩至少得過三次急性中耳炎。幼兒中耳炎是感冒常見併發症中耳炎可能影響聽力或造成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臨床症狀表現
耳部疼痛、發燒,其他有聽力障礙、耳鳴、耳流膿等。但較小的嬰兒,耳痛不會表達,只會哭鬧不安、食慾不佳、用手抓耳朵、發燒等。積液性中耳炎則只有聽力變差,沒有疼痛或發燒的症狀而不易察覺,很多有積液性中耳炎的小孩,是細心的家長或老師發現的。一再的感染急性中耳炎或長期有漿液性中耳炎,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影響兒童的語言發展及學習不良等問題。所以若是幼兒在上呼吸道感染後出現上述症狀,就需提高警覺,及早尋求醫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治療方法與藥物
如果已經證實為細菌感染引起,則以服用抗生素為主,一般需連續服用十天至十四天。若對藥物反應不佳,有時還需考慮做耳膜切開術,也就是在耳膜上劃一個小口,將膿液引流出來。急性中耳炎在積極治療後,有部分患者雖急性發炎期已過,但中耳腔內仍存有積液不會消退。像這樣中耳積液存在的現象,即為積液性中耳炎。一旦遇上感冒,極易再次復發為急性中耳炎。當孩子中耳積液持續二至三個月,或有明顯聽力障礙時,可以考慮在耳膜上放置一通氣管,將中耳積液引流出來。放置通氣管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在耳膜上切一小口,將通氣管嵌於耳膜切口處。通氣管置於耳膜處,約六個月至一年會自動脫落至耳道內,因此手術後需定時至醫師處追蹤檢查。

可能的後遺症
中耳積水是因為耳咽管發炎以後功能變差,無法發揮通氣的功能,中耳腔呈現負壓狀態時,組織會分泌出液體。中耳腔發炎也會刺激組織液體分泌,這些液體會阻礙聽力的傳導,耳朵會有好像被塞住一般,或是被一層膜隔住的感覺。中耳積水在給予藥物治療後大部分會自動消失,但也有部分的病人無法自癒,需要一段積極的治療。若兩側中耳皆有積水的狀況,更會影響聽力、阻礙學習發展,此時會建議放置中耳通氣管─代替耳咽管功能的管子:先在病人耳膜上切一個小洞,吸出中耳液體後,再擺入管子箝在耳膜上,有引流液體和中耳通氣的功能,管子在一定時間後會自行排出。

父母需注意的觀念
由於臨床上很難區別此為單純的病毒感染或是細菌感染,所以在治療時基本上還是以抗生素為主。雖然有些人認為不需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急性中耳炎,但此時務必密切追蹤病情的變化。治療中耳炎時選用抗生素的考量,一般認為應先使用第一線的安膜西林(Amoxicillin)即可,如果效果不好再考慮使用第二線甚至第三線的抗生素。至於其他藥物如抗組織胺、鼻去充血劑、噴鼻藥水、鼻類固醇噴劑等,並無確切證實對中耳炎有治療的效果;但是這些藥物也無太大的副作用,是否使用端視個別醫師的選擇。所有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幼兒,最好在一個月 後請 醫師複診,確定中耳炎已經完全痊癒、中耳積水消除、同時聽力恢復正常;以免發生聽力障礙、影響學習以及中耳炎的再次復發。

1 則留言 :

Yica 提到...

光看你的文字就覺得很心疼喔
繼續為小Chloe禱告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