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

我又再次因孩子放學後沒把飯盒洗乾淨動怒,我告訴他們表面上你們洗了自己的便當盒,但實際上你們什麼也沒做,因為收碗時摸到了油膩感讓我必須把已經乾了卻不乾淨的便當盒重新洗一次,這種情況從開學至今已發生好幾回。每次我提醒他們記得用洗碗精清洗,最常得到的回覆是『便當不油,我已經洗乾淨了』。同樣的情況抱怨了幾次給老公聽,他有點受不了的對孩子們說,以後再沒有把飯盒洗乾淨就沒收手機。當下,三個人不認同這懲罰,對!包括我!大寶說:為什麼要這樣,你怎麼能認定我沒洗乾淨,也許是爸爸你沒洗乾淨然後影響到我的?(一聽就是強持奪理!)小寶則是一臉無奈,感覺情勢不對一直想逃離現場。我則覺得沒收手機對我來說很麻煩,小寶會一直來煩我找事情給她做。所以,我提出替代方案就是隔天繼續用髒便當帶飯,如果他們不介意的話!爸爸聽了有點不悅,因為他知道,我說出這個選項是完全沒有幫助的,一來是我自己根本就做不到給孩子用髒便當盒,二來是完全沒打在孩子的痛處上,他們對這樣的處罰會完全沒感覺。果真,我的提議一說出口,大寶馬上說:好!那就聽媽媽的,因為她已經大到夠了解自己的媽媽,也懂得如何從中拿竅!後來,我跟老公深聊了這件事,原本,我是很抗拒他的提議,畢竟,照顧孩子的人是我,每次溝通到要沒收手機都是沒辦法中的唯一辦法,所以,我其實很不喜歡這樣。我也告訴孩子我很尊重他們,不會隨意去查看他們手機,也不會安裝軟體監視他們動態,因為我給予他們完全的信任,但如果有那麼一次讓我發現他們做了不該做的事情,那這樣的信任會立即瓦解,他們在我心中的信用程度也會大打折扣。不過,仔細思考老公說的話,我不得不承認我的方法的確只是一種情緒上的抒發而已,真要對他們有所提醒,還是得像老公說的(((沒收手機)))在最在意的事情上動刀才會讓他們真正願意花心思去改變。

當晚,我們也順勢提到了有關禮貌這件事,大寶對於我們的要求沒辦法認同,總覺得每次她努力去做一件後我們就會有衍生另一個要求,而我的回應是,我們對他們的要求都僅限於他們自己的事情上,如意識到他人為他們的付出,或者學習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像對自己的水壺與飯盒洗乾淨等負責,我並不認爲這樣的要求超出合理範圍。畢竟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為他們準備早午餐的人是我,接送他們下午來來回回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的人也是我,這些可能在他們眼中看似理所當然的付出,但在我心裡卻產生不同的效應。當然,我並不期待能得到什麼樣的回報,但至少有被認知的感覺,或一句真心得『謝謝』都會讓我心裡好過點,不過,就算把標準放的再低還是很難與孩子產生共鳴,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溝通起來會有這麼大的落差。青春期的孩子也不知道是為什麼,那時間點一到就整個人變成一副難以溝通的模樣,明明每次回放他們小時候的照片是那麼的可愛...對於他們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事情不能多問,問多了通通都以「不知道」回答,再多問就是翻白眼與沈默抗議。他們已做的決定也沒什麼可溝通的餘地,就算爸媽能講出一百個失敗的前例也無法阻擋他們無畏的鬥志,到最後,我們的心疼與擔心對他們來說只是多餘的負擔。他們總是酷酷地看著周遭發生的事情,沒什麼同理心,也不太會主動幫助別人,常常還會自我膨漲的覺得整個世界以他們為中心,每個人都會注意到他們的一舉一動。他們不會太在意爸媽對他們的評價,但絕對在意網路上朋友對他們的留言與按讚的次數。我就納悶,不管世代如何更迭,科技如何推陳出新,為什麼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永遠是那難解的謎!

我常說服自己孩子有一天會長大,會明白父母的苦心,就像我自己一路走來一樣,以前厭煩爸媽的叮嚀,討厭爸媽的門禁規定,但長大後才明白他們的總總擔憂都出於滿滿的愛與保護,以前的我感受不到那個點,相信我的孩子現在也是不懂的。詩人紀伯倫曾說過: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我慢慢體會到『青春期』就是一個自我意識拙壯期,孩子在這階段努力尋找“當大人”的模樣,試圖脫離父母的管教與保護,試著武裝自己,就算在我們眼裡他們還是個孩子,內心還不夠成熟,他們依然覺得自己ready for everything。這階段的孩子拼命想往外逃,父母卻拼命想內抓,最後只會在這場拉鋸戰中把彼此搞得傷痕累累,兩敗俱傷。當媽16年來我對孩子的要求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做的太多,多到老公總說你其實可以不用對孩子那麼好,好到幾乎變成全能保姆,有求必應,他們只要遇到問題第一個就是找我解決。我忘了孩子的成長需要適度留白,給他們的不應該是一相情願的不斷的往上加,而是在保鮮期過後用遞減模式騰出空位。我也認同教育的真諦不是父母的自我感動,而是孩子的自我成長,所以,接下來我要學習的是如何好好放下那全能媽媽的執念,讓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找出他們對自己或我們最好的相處模式,一條屬於他們想要的生存之道,一步步前進、磨合與修正。我相信,如果這一切來自他們內心想做的事,應該會做的比我要求的來的自在與持久吧?而我,也該在放手與放鬆期間,好好把自己還給自己,多疼愛自己一點,吃好睡好,用心過好每一天,育兒這條路應該會越走越順遂吧?!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