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十二歲的妳

轉眼間,妳要過十二歲生日了!其實每天陪伴著你們,從來不覺得妳長大了,除了妳英文說得越來越溜,快到有時我都聽不懂之外,在我眼裡,妳一直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記得生妳的時候,可是折騰媽媽我好久好久,除了菜刀砍肚般的劇烈疼痛感之外還長時間不能進食,等到醫護人員都受不了給我打了催生針,又再我不願意的情況下鼓吹我打麻醉針後,妳才肯慢慢地決定退房,在爸爸把我們倆的連結臍帶剪下的那刻,妳正式的、獨立的來到這個世界。

妳小時候是個柔順聽話的孩子,乖的讓我錯覺孩子好像就應該是這樣,不會吵著買玩具,因為媽媽買的永遠比妳想要的多。不會吵著在出去玩不肯回家,只要約定的時間一到,妳會二話不說的牽起我的手,比起那些耍賴哭鬧的孩子,妳真的好懂事、好特別。還記得妳剛開始學習英文過程中,因為學校的電腦作業對剛接觸英文的妳來說很困難,但我卻用著傳統思考模式教導著妳,覺得學校分配的作業一定是老師有教過才會給,回想起那段學習過程總瀰漫著一股低氣壓,逼著妳哭著也得完成每一份作業,相較於妳現在的自動自發,功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不用媽媽操心,每樣事情都自己做得好好的,媽媽不經疑惑,這樣的轉變是因那段痛苦的陪伴後甜美的果實嗎?還是妳努力用自己的力量脫離媽媽的魔掌?哈哈!

妳曾經是媽媽的洋娃娃,每天出門得先打點好妳才能快速地換好我自己,那時候的妳,不管是裙子、粉紅髮夾或是可愛的花帽子都來者不拒,只要說好看妳就會乖乖的穿戴好一整天。曾幾何時,妳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拋開所有跟女生有關的粉色,不願意穿裙子,不愛打扮,全心投入黑色世界,每天簡單的紮個馬尾,一身黑上學去。好快,妳上了七年級,每天紮起同位置的馬尾,卻給了自己新的轉變,從全黑裝扮到黑白配。對我來說,妳的改變雖然不大,但這是妳用自己喜歡的姿態全新出發。這就是你,給了自己很多的期許,很多的規定,很多超齡的煩惱,多到有時我都不知道該如何讓妳放鬆過生活,教妳如何放下自我枷鎖隨意過一天也好。曾經有一位老師說妳就像一位自律的軍人,只要交代妳的事情總會如期地做好,一是一,二是二,絕不會多想三,聽到這樣的『讚美』時我有點不開心,因為我總認為他不夠暸解妳,妳除了乖巧聽話外,內心深處有著屬於妳的獨特特質,一個待發掘的幽默感,只有認真懂妳的人才看的到妳可愛的那一面。

以前的妳喜歡窩在爸媽身邊睡覺,但有了妹妹後,為了公平起見,換妳跟妹妹睡在同一個房間。說真的,你們兩個和平相處時,我真的很開心,覺得你們是彼此最好的陪伴,妳疼愛妹妹的樣子真令人覺得幸福。但跟妹妹吵架時,又覺得妳是個太講原則的姊姊,凡事都得照規定來,不能有特例。每當我牽起妹妹的手時,我知道妳也希望媽媽注意到妳的需要;當我責備你們時,妳也會希望媽媽公平的處理,而不是因為妳比較大需要承擔所有的錯,這些媽媽我都懂,因為我也是過來人,好嗎?對於妳跟妹妹,我永遠都是公平對待,沒有愛誰比較多,只有愛你們倆更多。也沒有覺得妹妹比較小所以可以任性不懂事,相對的,我也不認為姊姊就必須把什麼事都做到完美。我欣賞你們倆的獨特性,也喜歡你們倆能互補對方的缺失,互相欣賞對方的美好。到目前為止,妳一直表現很棒,是一個很稱職的姊姊,希望妳能繼續保持,當妹妹一輩子最好的朋友/姊姊。

我不太記得自己12歲的模樣,也不太瞭解當時自己的心情,只依稀記得自己迫不期待快快長大,可以過上不用啃書,無憂無慮的生活。我知道你絕對比媽媽當年來的成熟,來得有想法,也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很重視自己的學習成果,我跟妳爸爸都很開心妳是個負責任的好孩子,看妳熱衷學習我們深感欣慰。愛聽你分享學校的生活點滴,妳的快樂是我們付出最大收益。我想妳應該也知道,妳一直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手中最捨不得放開的那寶貝。12年陪伴日子的確不容易,可以把妳好好地養大也不容易(因為妳真是個老饕+大胃王),跟著妳一起學習當媽媽雖不是件太難的事,但努力做好你心中那個媽媽角色對我來說才是最大的挑戰。未來的路還好長,我們會一直陪著妳,一步一腳印的往前走,謝謝妳12年前選擇來當我的寶貝,媽媽永遠愛妳~生日快樂~

照片所有權: Sandy小小世界
照片所有權~Sandy的小小世界

懸在半空的心

二年前的每個週五,你都會準點的起個大早,換上一身前晚就準備好的衣服,背上重重的登山包,搭上了爬山隊的遊覽車前往溪頭走健身步道,記得你每次為了要站在車前『講古』給大家聽,總是認真地收集各種笑話跟故事,每次看你回來說山友對你的演說反應,我就知道他們促成你多大的成就感,也讓你有不斷想繼續分享的熱忱。雖然當時媽媽總是叨叨唸你把所有的精力金錢全部都奉獻給山友,但我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只要你能好好安排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只要你健康快樂的,沒人有權利評斷你選擇的生活方式,是對或錯。

就在一次的健康檢查中,你無意間得知自己的心瓣膜有下垂問題,加上長期體力透支不知,身體開始出現了狀況。也許,一直很自豪把身體顧得很好,極少進出醫院的你,再得知這個壞消息時,是完全沒辦法接受身體的不完美。接著,你不知道是心病還是真的病了,開始莫名的發燒,進進出出醫院好幾回,可惜的是不管醫生怎樣查就是找不出發燒的真正原因。電話一頭的我,聽著另一頭痛苦擔憂的姊姊說著你的病情,心如刀割。我恨不得自己有著小叮噹的任意門,可以隨意穿越兩地,可以照顧到你也照顧到自己的家庭。我恨不得把自己切成兩半,一半飛回台灣分擔你們的痛苦,一半陪在孩子身邊。但我什麼都沒法做,只能透過電話關心著你的狀況。

記得那陣子,我常在夢中哭著醒來,因為,夢中的你好幾次就這樣離我遠去了。隨著你的病情不明朗,我開始失眠了。我沒辦法入睡,常常盯著天花板看了一晚,越急著想睡就越睡不著,索性把開架式安眠藥通通買回來,噴的抹地吃的通通一起來,還是沒辦法克服失眠的問題。老公看我這樣不是辦法,提議我還是回家一趟好了,也許心中的重石放下也就能好好睡一覺。但疫情期間讓回家的路途變得更加遙遠,防疫隔離的日子將近兩個多禮拜,回家一趟不儘花錢花時又沒辦法及時幫上什麼忙,加上自己長期沒睡好覺,身體也有點狀況,所以,回家的日期一改再改,總希望哪天能收到好消息說不用隔離了又或者爸爸可以出院了,但終究沒有。於是,我打包好行李,跟孩子說明了情況,準備回家一趟,給爸爸來個驚喜!

隔離後回到家,爸爸也出院回家了,他看到我的那刻的確被我嚇了一大跳,那晚,他睡得很好,是他長久失眠後睡得最好的一晚,他很開心我也為他開心,我想也許他的生活會因為我的出現而慢慢好轉。可惜,回家沒過多久,他又開始發燒了,情況跟之前一模一樣,全家人再度陷入愁雲慘霧之中。換了個醫院住院,一樣情況不明,醫生表示為了保險起見,這次建議爸爸住上一個月,以便醫院好好觀察治療,就這樣,我再21天正式出關後沒過多久又關進了另一個地方『醫院』繼續陪伴爸爸。陪伴的日子,我們說了好多話,每次握著他瘦得只剩骨頭的手散步,都得強忍住淚水在眼筐裡打轉。爸爸說那段時間他很開心很幸福,有著我的陪伴,他覺得跟我聊天比看心理醫生來的有效多了。又過了兩個禮拜,醫生一樣查不出原因,但在一次聊天中,我發現爸爸過去有一顆牙齒曾出現過膿包又消腫,那顆牙雖然現在看起來好端端的,但我猜想會不會就是它造成爸爸一直發燒的牙菌藏匿處?請牙醫再次確認後就把那顆牙給拔了,醫生說如果之後抽血報告不再有發燒症狀,那也許好幾個月的不明發燒就Bingo找出病源。

一個月後,爸爸出院了,沒再發燒過,我想這次我當小小福爾摩沙很成功。只可惜,雖然發燒症狀沒再現,出院後的爸爸卻輕度憂鬱症復發了。他每天都過的很不開心,藥也不想吃,不想做任何事,不停的說喪氣話,看他這樣,原訂我要回美國的時間一天天逼近,卻完全沒勇氣開口說要回家。有人說照顧憂鬱症病人需要強大的自我恢復能力,不然就會漸漸的被拖往負面深淵去,然後好好的人也會跟著慢慢生病起來,那時候的我深有感覺。因為對於這樣的病人,他們沒辦法聽進去正常人的思考模式,他們的腦子住著另一種思維,所以的事只要經過他們腦子內化後好事都成壞事,然後悲情化的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糟最衰最可憐的人,常常花了很多時間鼓勵他,希望他能往正面思考點,但講了一下午好像他終於有點開通了,過一會就又聽到他連聲嘆息,那種無奈感說有多挫折就有多挫折。但我知道他也不想這樣,他需要治療,需要陪伴,需要我們很多的愛,我能做的就是努力的照顧好他。

回家之前,我幫爸爸找好了長照看護,之後爸爸的健康確實恢復的還算不錯,一切似乎要回歸正軌了。但好景不常,爸爸再度住院,這次忽然昏倒送急救,把我的美夢一下打醒,原來爸爸從來沒好過,不管我多麼期盼他都不可能回到像從前一樣。爸爸這一兩年的健康就像坐著自由落體般的急速下降,醫生說他是退化加上有點老人痴呆症,他的情況時好時壞,有時候打電話回家跟他說說話,他表現得很好,那天我的心情就會跟著好一天;相反地,看他難受我比他更難受。現在的他完全沒有生活的樂趣,每天除了躺在床上什麼都不想做,說的都是喪氣話加上庸人自擾得煩心事,看著他這樣,再比對前幾年我們一起出遊的照片,我不經想,到底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如果,當初,爸爸沒到醫院做了那心臟檢查,是不是現在依然好好的過著他的生活?如果,爸爸沒有了這場病,我們是不是全家都不會去注意到他的健康狀況??又或者,爸爸就是老了,只是我們就是這樣安逸地過著每一天,忽略了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人。

生活在異鄉,想念著家人,那種思念不是一種幸福的感覺,而是一種無力的心痛,尤其是家人生病時。曾經,我們考慮過舉家回台灣來個全新的開始,這樣就可以好好陪伴家人,但太多現實因素需要考量,老公的工作,孩子的學業,還有一切重新來過的勇氣,與許多未知的不定數。這還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最好的時間點,也不知道這樣的決定到底好不好。。。總之現在的我,只想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在能陪在他們身邊的日子裡,無私的奉獻到底,盡可能的帶他們到處走走,膩在他們身邊說說話,陪媽媽上街買買菜,煮飯給他們吃,過著在平常不過的每一天,我想這樣的互動就是我要的小幸福,而對父母來說『陪伴』也許就是最好的特效藥吧!滿心期待再相聚的那天快快到來~

照片所有權~Sandy的小小世界

煩心

昨夜整晚翻來覆去,沒辦法好好睡覺,很多事情卡在胸口,悶得我快沒辦法呼吸。與其說是難過,到不如說是很沮喪,整個心情跌到谷地,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教小寶讀中文課文,自己越教越沒耐心,越念越大聲,好幾段課文都是在吼叫中度過,看著小寶挫折疲累的眼神,我說:陪她念書好累,她說:她也覺得累。曾經是老師身份的我,如今怎麼會變得如此沒耐心地好好教自己的孩子?這讓我很傷心。不是因為愛她才想陪她?不是希望她能更進步才帶著她學?我知道要一個在美國生長的孩子學習注音符號是辛苦的,所以,我一步步陪著他,慢慢的一個字一個字唸。但讓我抓狂的是她的不用心,前幾秒才讀過的字或拼音,過一會再出現同樣的字卻完全沒印象,就連聲調不對也完全沒發現,我就像是拖著一頭不想走的牛,拉得好辛苦。

然後,大寶這邊也出現一點狀況,自從她中學課程開始,她不知道從哪得到的資訊,一心想在每個科目都表現非常優異,希望學期末能得到Honer Student的頭銜,所以,每次考試她都戰戰兢兢的,緊張到不喝水不上廁所,希望自己全力以赴。我不清楚她內心究竟給自己多少壓力,或者,她對自己有多高的期望,但作為媽媽的我,看著她的生活中只有學校跟書本,飯桌上跟我們聊的也是怎麼能讓自己成績更好或者老師說的話,我不得不擔心起來。我希望她能快樂的學習,不是只在意成績的表現,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選擇讓他們在美國受教育。也希望她能打開心房試著多交些朋友,畢竟學習道路上除了課業,社交這塊也是很重要的,有著朋友的扶持陪伴,學習這條路才能走著長走得遠。很多道理我們有機會都會一定會說給她聽,也希望她能聽得懂我們對她的擔憂,但最後決定怎麼做還是得由她自己來決定,我們只能在一旁陪著她。

也許是心煩吧,看著他們倆小時候的照片,看著看著就哭了,以前孩子小時盼不得他們快點長大,聽得懂人話也就輕鬆點。但其實,孩子每個階段給父母的煩惱都不一樣,父母得隨時準備好面對生活中所冒出來的所有小插曲。沒有完美的育兒手冊可以完整的告訴你一套最好的教導方式,只有不斷地與孩子溝通磨合,甚至經由多次爭吵中學會諒解與珍惜,找到屬於每個階段最好的相處模式。我一直相信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只是這禮物也有著自己的感受,我們要學者去了解他,愛他,包容他,與陪著他們一起成長。這條路上,我不算新手,但還有很多空間值得去探索與努力,我自己也得加油!煩心,難過,都會過去的,擦擦眼淚,邁開步伐,繼續前進吧~~

照片所有權~Sandy的小小世界

狗兒子

2021年疫情大爆發時,我們家多了一個毛成員,三寶弟弟~三寶來之前,我的媽媽爸爸極力反對,跟我說了一堆養狗有多麻煩多花錢的話勸阻我,但他們不知道,家裡真的不是我說的算,有時後為了滿足老公多年來想養狗的心願跟孩子渴望一隻狗陪伴的眼神,我只有乖乖點頭的份,其他的一句話也不用多說。原本,我們也想透過領養的方式來配對適合的小狗,但因為老公跟孩子都偏愛柴犬,這類型的狗,領養的不是很老被遺棄的,就是有特殊要求需要有養狗經驗的人才能申請,暸解過後,我們只能往購買途徑前進。尋找過程非常漫長,等啊等,盼阿盼,不是跟狗對不上眼,就是賣家感覺不對,最後老公終於在紐約長島的網站上找到一隻他喜歡的。某個週末,我們塞了將近六個小時來回車程到店裡看他,只能說緣份到了,跟他相處不到半小時,在什麼用品都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就這樣把二個月大的他給帶回家了!
    
在老公懷抱,準備跟我們回家嘍~
在老公懷抱,準備跟我們回家嘍~
                                                         
剛開始,我們是又開心又緊張,雖然我在台灣有養狗的經驗,但當時我還年輕,有爸媽姊姊在上面罩著,從來不覺得養狗是我一個人的責任。但養了兩個孩子後,責任感常會莫名上身,看到小狗一進家門,就覺得整個母愛壓力都來了。接下來,展開了互相摸索的日子,他來時剛好在長牙很愛亂咬東西,對於跟我們玩也拿捏不了力道,所以,那時候我們全家人身上都被他抓或咬的傷痕累累的。然後,也抓不住他大小便的節奏,所以很頻繁的帶他到後院小便,但他還是尿在家好幾次。有一次,他還尿在我最心愛的白花花大地毯上,氣得我跟老公說:請你打電話跟店家問我們可以退狗不退錢,我真是氣炸了!之後,老公為了擔心小狗又亂小便,只要他一叫就帶他出門走走,有時一早天都還沒亮就起床遛狗,我常笑他,孩子小時也不見你半夜起來換過尿布,這可能是現世報喔!狗狗年紀小,大家都捨不得處罰他,咬拖鞋啃家具抓地板樣樣都來,別小看小柴犬,破壞力還蠻強的。大家捨不得動手,那只好媽媽扮黑臉,不打不成器,不打不聽話,打打打,打到只要看到媽媽的粉紅拖鞋一上手他就閉緊眼睛,縮得像個小肉球。但我也不是只有打他的份,我也會在他乖時給他小獎勵,教他很多小把戲,轉圈圈握手趴下親親跟說謝謝,他很聰明學得很快,看他依著指令表演動作,常逗的全家笑呵呵,在某個程面上來說,他是我們在黯淡防疫生活中的一盞小明燈~

寫到這都還沒介紹到狗狗的名字,他是Percy,中文名字『張凱凱』。凱字是延續姊姊的中文名而來的,Percy是來自大姊姊當時很愛的一位作家,經過好幾次的更改再改,最終拍板決定的。寫這篇文章時,Percy已經一歲六個月大了,他是隻很龜毛固執聰明又很愛乾淨的小狗。他很不喜歡碰水,所以下雨天帶他出門很傷腦筋,總要拖上比平常還多上一倍的時間等他找到喜歡的地點才肯大小便。他在我們雙語的環境下長大,好像真能聽懂兩種語言或語調,每次只要我音調稍微提高或者口氣變了,他馬上能感應到媽媽又要變老虎了,就算對象不是針對他,他也會快速地夾著尾巴逃的遠遠的,有時候看到他落荒而逃的樣子我都會不經意的笑了,怒氣頓時也消了大半。他是隻很愛吃東西的小狗,很容易讓人用吃的控制他的一舉一動,所以訓練他也不算太難,只要有小零食帶領著,他什麼都聽得懂,什麼都肯做。但他吃的東西有時候也很奇怪,他特別愛撿紙類的東西咬,只要落在地上的紙或衛生紙,他通通都不放棄。更愛玩蟲吃蟲,有時候我都懷疑到底是買了一隻狗還是一台自動吸塵器!柴犬很特別的是他們偶而會像貓一樣幫自己洗臉清理身體,是個本身很愛乾淨的狗,但這也造就他們雨天出門是件非常困擾的事。養柴犬到目前為止,讓我最受不了的,應該就是他們一年有2-3次大脫毛的時間,只要每次一脫毛,整間屋子就是毛髮滿天飛,地上衣服上到處都是,這是我在養狗前最討厭的事情,為什麼沒有告訴我?為什麼。。。

他半天的落毛量
Percy一天落毛量(這是五分之一)

Percy現在是全家的最愛,大家出門前一定會跟他道別,回家也會第一個喊他,有時候我都忍不住跟他吃醋起來,問問孩子是不是眼中都沒有我??既然是家裡的一份子,我們幾乎到哪旅行都會帶著他一起走,一開始還真有點不適應,畢竟孩子大了,早已不用媽媽包很久了,但現在為了狗狗,得重拾媽媽包,出門前提前準備他的餐點玩具還有睡覺的墊子等,真有點一切重新複習的感覺,果真是三寶來著。有次我們去的景點沒辦法帶他一起,於是把他留在飯店裡,結果回程路上他賭氣的什麼都不肯吃,看他怪可憐的我試著用湯匙餵了他一口飯,然後他就這樣默默的讓我把整碗飯給餵完了,是不是很孩子氣?是不是很好笑?!


我還記得孩子小時,媽媽我根本是沒有隱私可言,上廁所洗澡時總會有個人坐在一旁觀賞等待,孩子大點時,我終於可以把門關上找回屬於自己的放鬆時光,但有了三寶後,偶而他也會在我如廁時坐在一旁陪著我,呵呵呵~除了苦笑,我還能說什麼。


養了兩個孩子後,其實對狗狗沒有太多渴望,可能覺得自己終於熬過育兒最辛苦的日子,不會想再養一隻小小狗讓一切重來一遍,所以,一開始養狗對我自己而言與家人的感覺是有所抵觸的。加上一開始,為了狗狗家裡不能有地毯,為了狗狗,全家人的作息頓時得變得很規律,沒有週末賴床的特殊待遇,為了狗狗,我們很多聚會地方都沒辦法去,為了狗狗,我們能跑的景點就是方圓五百里,然後除了我之外的家人到哪都想帶著他,所以,很多時後我們的午晚餐只能在車上解決。但每每看到孩子與他相處的模樣,還有老公疼愛他,心滿意足的樣子,我都會覺得個人的感受這時真的可以縮得很小很小。而且,狗狗養久了,真的會慢慢磨合出默契與感情,他就這樣悄悄地滲透到我們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現在的我,很開心他的到來,雖然他有時還是很欠揍,但我想,我會越來越愛他,也歡迎他成為家裡的一成員~待續~

Rules are Rules

大女兒上了國中後,每天早上校車6:45就來接人了,為了讓她多睡一會,從開學第一天到現在都是老公每天送她上課。下課後,我讓她坐校車回家,才發現校車在巷子口就放她下來,因為我家是在一個圓環型住宅區的中間,所以,校車停靠點設在圈圈頭跟圈圈尾兩站,而繞這個圈圈一定得開過我家門口。看著她扛著樂隊長號大黑盒子走了5分鐘上坡回家,我請她自己跟校車司機拜託一下以後讓她在家門口下車,反正校車都會經過,無需特別繞路,應該可行吧?!隔天,她要我別出門接她,說國中生沒有家長在家門口等的,結果,我又遠遠的看著她在巷口被放下車走回來。我跑出門陪她走回家,沿路問她是不是不好意思開口問,她說她說了但校車司機拿出單子說:上怎麼寫,她就在哪放人,沒法通融。眼看女兒溝通無效,我自己寫信給校車公司,等呀等三天沒消息,我只好攔下了校車司機問看看他是否能幫忙,結果答案一樣是『沒辦法』,有問題請自尋學校處理。

經由女兒同意後,我寫了信給校長,不要以為這麼小的事就勞煩校長幹嘛,那是因為美國的校長跟亞洲刻板印象不一樣,美國的校長是校長兼摃鐘,大小事找她才是對的。信寫過去兩天後,校長回了說:孩子已七年級了,沒辦法像小學生一樣送到家門口,就算同站沒人一起上下車,一樣不可行。看到信的當下,我心裡OOXX,我知道七年級的中學生已經不算小了,但他們就不是孩子了嗎?何況,同站沒人上下車,那為什麼還一定得把上下車的站設在那,我也不懂。我不是溺愛孩子,覺得她走點路都不行,只是刮大風下大雪時,加上大小包的學校用品,就算5分鐘路程也變得無比漫長。而且,學校的態度擺明規定就是規定,前人立下來的停靠點就是這,就算現在這沒人住還是這,沒人想真正去瞭解問題,也沒人覺得應該有所改變,就是這樣!

至少,我們努力試著溝通過了,孩子自己也說就當作運動多走走吧!也許,有人會覺得學校的做法才是對的回應,如果要符合每個人的要求做改變,那還需要規定做什麼。但對我來說,我只能說我遵從學校的決定,但並不認為這是最好的規定!媽媽碎碎念,到此告一段落!

執著

唸研究所時,有個學長每天穿著一樣的衣服一樣的褲子,當時我們幾個人都對他產生好奇,他是不是都沒洗澡?還是他就是只有帶一套衣服來美國唸書?對我們這群愛漂亮的女生而言,衣櫃裡永遠就缺沒有的那一件,完全沒辦法理解怎麼有人有辦法接受每天穿一樣衣服,日複一日,年復一年...直到有機會到這學長家過節開趴,才發現原來他每天不是沒換衣服, 而是他有著同樣顏色的衣服跟褲子各7件,整整齊齊地掛在衣櫃裡,每天規律的換著同樣的衣服,看得我啞口無言,印象深刻啊~妙的是,物換星移到了今日,同樣的事情卻發生在自家大女兒身上。上了國中的她,在學校沒有制服規定的情況下,為自己挑選了一套她所謂的制服,就是每天要穿白上衣配黑褲子。白上衣得全白沒有任何商標圖騰,黑褲也要黑的徹底。原本我對她的穿著喜好不會太過干涉,從五六年級開始離開粉紅泡泡,堅決要一身黑開始,我也沒吭過一聲,照著她的意思把衣櫃擺滿了黑衣黑褲,連一雙白襪不小心擱在那都顯的格格不入。但那時候的她不像現在一樣執著,要求素的純淨,衣褲上一點點綴都不能有。

上週日晚上,她為了準備隔天上課“制服”找了好久,因為我沒把下半身褲子襪子類洗好,所以原本看似沒問題的問題就浮上檯面。因為,我覺得她本末導致,原本為自己設定好的衣著是因為可以節省時間不用煩惱,但為了尋找一件黑褲反而搞了老半天,似乎失去了這事的初衷。而且,鑑於過去的謎思,我最擔心的是,這年紀的小朋友會不會無意的言語或背後竊竊私語討論她的制服穿著而造成女兒往後心理傷害。畢竟,如果學校有制服規定而每天穿的花花綠綠的總會被盯上,同樣的,如果同學每天都隨意穿,你卻每天白衣黑褲,是不是反而把自己推上浪尖,成為話題?我不太確定這樣的事情會不會發生,我只問她:如果,有人問你是不是沒洗澡?又或者問妳為什麼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你有沒有勇氣去跟他說你覺得我自己這樣比較好看,又或者你有沒有辦法去面對別人對你穿著有著不同的看法。我希望她好好想想,如果,她覺得她有辦法處理這樣的問題,我支持她的想法。又或者,她可以選擇隔幾天穿一次制服,慢慢的調整她自己看事情的角度,也許也會有著不同的態度面對每一天。

隔天一早,他依然換上她的白衣黑褲子開心的上學去了,我想她用行動告訴我她的選擇。那天後,我們再也沒有討論過這個話題,因為我知道,她的心裡有股強大的執著短時間內是牽動不了的,雖然我心裡還是多多少少會希望她能愛漂亮一點,有時候穿穿不同樣式的衣服或梳個不同髮型上學去,而不是小小年紀搞得老氣橫秋的。但念頭一轉,很多成功人士也不就因為有著這樣的特質,每天省去穿搭衣服的時間才可以比一般人更成功。而且,如果這樣的穿衣哲學對她來說是最舒服的,我又怎能用自己的角度去幫她做決定呢?父母對孩子來說是家人,過客,導師,推手,也該有個朋友的角色,也許我該拋開過度保護的心態,讓她自己去世界闖一闖,看看人世間的冷暖面,在她需要我時隨時張開雙手迎接她,那就夠了!

放手,很難;不放手,更難

重生

曾經,我說過,寫作是有益健康的,這是真的!雖然隔了很久沒有寫寫東西,那種完成一篇文章的快樂感,那種為自己的生活做點紀錄的安全感,我一直深記在心裡。所以,當我再次回頭探索這幾年的足跡,找尋到當初那片屬於自己的小小天地,心中歡樂無比,就彷彿回到娘家般,那令人安心的熟悉感呀!

曾經,我為了很多事情,跟老公有著不同的意見,說好聽點是種溝通,揭開現實的糖衣就是吵架。我總是不懂,為什麼當初相愛的兩個人走在一起後,卻反而什麼都不對。從小的教育裡,我得到的情緒管理就是不開心不說話,花很多時間生悶氣,等著對方猜出原因,好好道歉後才罷休。結婚後,我也一直奉行著這樣的想法,每當問題出現,就是好幾天的低潮期,如果對方好好處理,事情也許就能很快解決。相反的,如果剛好踫上對方也來個硬碰硬,那這架就得吵個沒完沒了。老公是個愛講道理的人,凡事都喜歡溝通溝通再溝通,在他的生存法則裡沒有什麼是不能好好講,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解決的。偏偏他遇上一個不講理的我,討論任何事情的基準得建立在心情好的情況下,只要感覺不對,再多的溝通都是免談的。

曾經,我以為我們的爭吵只限於我們倆之間,我不開心不需要隱藏,因為正面衝突比壓抑的情感來的健康多了。直到孩子慢慢長大,聽得懂我們的爭吵內容,也跟著我們的情緒過活著。一次大爭吵後,發現大女兒就伴著我們的吵鬧聲哭著睡著,隔天開始發起高燒,我既心疼又自責。從那刻起,我才意識到,孩子長大了,生活不再只有我們,情緒也不該只有我們才有,我必須好好正視自己情緒管理這塊,不該再自私的我行我素。改變,其實很不容易,尤其情緒這東西很抽象也很難捉摸,起起伏伏,默默地跟著我大半輩子,要改變需要很多的調整與不斷的練習。一開始我從聽到我不喜歡的話不做回應開始,再來我練習在不開心的時候離開現場,給自己多點時間緩和一下不悅的心情,直到我能靜下心來想想對方講的話,再把不喜歡的點跟對方討論。一次兩次,慢慢的,我發現,我自己的情緒能漸漸穩定住了,雖然轉換過程是痛苦的,比起以前不管後果的吵,現在依然會有不高興的點,但似乎能緩緩地踏上學習溝通這條路了(持續努力中。。。)。

曾經,我的心裡有很多的小劇場,總覺得很多人對不起自己,總覺得自己是故事裡最悲傷的受害者,哪知,在現實生活中,我也許才是那個無形的加害者。當了媽媽,不代表自己各方面都準備好了,也沒因為當了老婆,就必須收起我的所有情緒。只是,在通往這條路上,讓我認清自己的缺失,不管在孩子的身上學會補足自己的不美好,或者在老公身上學會好好溝通這門學問。最重要的是,我知道學會好好放下不開心的事,是對對方最好的寬恕,也是對自己最好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