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禮物


大家都說手足是父母送給小孩最好的禮物,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心裡真的是這麼想的嗎?家裡突然多了一個新成員,不只分散了爸媽的注意力,往後的日子還要大方地跟他分享更多原本屬於他一個人的物品。而弟妹哭鬧時,遭殃的往往是大的;有問題發生時,也是大的沒有做好榜樣。原本自己也是個孩子,卻因為有個小生命的報到,莫名其妙的就要準備好當哥哥姊姊,就要瞬間的心胸開闊接受一個新生命的介入,嚴格的說起來,這一切對家裡的老大非常不公平。因此,我嚴重懷疑,從弟妹呱呱落地那刻起,每個哥哥姊姊的心理應該都是極為不爽快的吧?!

但這樣的不愉快心情會因人而異,也會因每個父母對待手足的方式來決定適應的時間長短。我們家的狀況是小的報到時,大的一開始到醫院看她非常開心,又餵她喝ㄋㄋ,又抱她親親,完全把她當成一個洋娃娃一樣疼愛。但她可能沒有想到這個洋娃娃還跟著她回家,睡了她小時候的床,穿了她小時候穿的衣服,更重要的是佔據了媽媽大部分時間的懷抱。前兩三個禮拜,每當我半夜起床餵奶時,大的就跟著起床哭,我累得沒時間好好安慰她,反而覺得生產前的行前教育完全白費,那段時間,對大寶的忍耐度極低,總覺得她沒有稱職地做好姐姐的角色。但對她而言,她的確是不喜歡這樣的,她不喜歡有個人搶走了原本屬於她的懷抱,她也不喜歡有人睡在原本屬於她的空間,別說是小孩,如果是我應該也會很不舒服吧!父母對孩子的愛是與生俱來的,但手足之間的愛是需要教導的,一開始我會對大寶非常的不滿意是因為我沒有想通這點,但當我靜下來好好想想,我必須讓大寶知道我很愛她,不會因為妹妹的出現而少愛她一點,反而,我會給她更多更多的愛與擁抱,因為,我希望她能完整的複製我的愛給妹妹。我讓她有更多機會抱抱妹妹、唱歌給妹妹聽、餵她喝ㄋㄋ或在一旁幫妹妹洗澡,我要讓她知道妹妹是我們家的新成員,是我們一起要守護的人,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寶貝,也是姊姊的。加上大寶愛聽故事,所以我也常揣測二寶的心情告訴她妹妹有多愛她,多需要她,讓她能慢慢地去接受這雙向的愛。

當然,當妹妹漸漸長大,當她開始表達自己的心情時,姊妹倆的互動又是另外一個有趣的階段。大寶是個非常乖巧的孩子,只要大人說一就是一,除了有時會提出疑問外,大部分時間都是非常聽話認分的。二寶呢就完全是個對照版,當我說不要這樣做時她絕對挑戰我的忍耐力,然後再露出甜美的微笑對著快要抓狂的我狂親,完全就是個調皮的娃娃。這樣兩個截然不同個性的姊妹說真的很難玩在一起,姐姐邀妹妹玩的遊戲妹妹都不愛,妹妹找姊姊玩得玩具也通通被拒絕,好不容易玩在一起的情況就是過沒多久就吵架。一開始,我只要聽到姊妹倆吵架,我就會覺得心煩,雞婆地去調停他們之間的小糾紛,有時兩個各說各話誰也不讓誰,到最後把我自己氣得半死,姊妹倆過沒多久又和好如初,搞得我像個怒吼媽一樣狼狽不堪(莊孝維阿我...)。後來,我慢慢地學會放手,不去理會他們之間的小爭吵,讓他們學會自己溝通,養成兩個人的默契與相處模式,除非真有人動手動腳,我才會介入調停,如果什麼事都要媽媽來處理,他們永遠都學不會該如何好好相處。不過,姊妹倆不吵架時,玩在一起相親相愛的模樣的確很可愛,那樣的畫面也真的就是大家口中的手足是給孩子彼此間最好的禮物,但那是美好的時刻,吵翻天時就完全是不一樣的故事啦,你一定懂我說的那畫面。

我自己也有一個姐姐,以前跟姐姐也幾乎是天天吵架,說真的,我完全記不得我們當時吵的是什麼,一件也記不得,唯一印想深刻的是每次只要一吵架她就會把我整理得整整齊齊的抽屜打開用力搖晃的兩三下就夠我哇哇大哭了一整個晚上。長大後,真的很感謝有個姐姐陪伴在身邊,因為我是個標準的雙子個性,有時侯豁達的像個傻瓜,有時候心思又細膩的比蜘蛛補網還細,每當跌入死胡同裡爬不出來時,我姊總會適時地講出讓我當頭棒喝的話,而那些話也只有姊妹有膽說的出口,無情的把我從深淵裡救了出來,然後再給我一個溫暖的大擁抱。也因為姐姐的忍讓,我才能出國念書圓夢,有機會留在美國過著有點喜歡又沒那麼愛的生活。生命裡有個跟自己打從同一個娘胎出來的個體存在著,的確是一件很特別的緣分,我很珍惜我的姐姐,也很感謝爸媽送給我這麼棒的禮物。衷心的希望,在我的幸福渲染力下,我家兩個寶貝也能跟我有著同樣的想法,珍惜彼此之間難得的緣分,好好的、幸福的、互敬互愛一輩子,做彼此最信任的好朋友,就像我跟他們的阿姨一樣~

愛的翹翹板


前幾天,一個朋友打電話給我,因為他非常煩惱女兒的教育問題,而他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愛女心切,什麼都想給女兒最好的,唸最貴的學校,找每個人都說好的老師補習英文,上大家都說非常有啟發性的課外活動,每天幫孩子的行程排得滿滿滿,唯一缺乏的是夫妻倆沒時間陪小孩複習,甚至連陪伴她玩樂的時間都少之又少。兩夫妻努力的賺錢只為了讓女兒擠進高等學府,認識大家口中的上等人,但這些上等人聊的是財經、是全球動態,而我那朋友滿腦子只能想著該如何多賺點錢,很難與其他家長深入交談。他老婆更辛苦,每天為了配合這些上等媽媽的社交活動,總要免強自己去學做蛋糕或穿得美美的去參加貴婦羽球社等活動,每天搞得自己又累又不開心,兩夫妻常常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吵個不停。聽完他說的一切,我說 "為什麼你非得讓你的女兒這麼辛苦?她只不過是個五歲的孩子,卻得依著你的期待去學這麼多東西,去融入一個你們自己都覺得格格不入的環境,這樣的方式真的好嗎?你有問過她真的開心嗎?我們自己小時候也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學,但現在認真想想,到底得到多少?記得的又有多少??"

我承認有時候看著孩子從早玩到晚,心裡也曾小小擔憂過,別人家的孩子又是鋼琴課、芭蕾舞課、冰上曲棍球課、畫畫課等的,而我家的孩子除了上足球課跑步運動、上中文課保持該有的中文能力,其他才藝通通沒學。說真的,我也曾惶恐會不會因為這樣就讓她們輸在起跑點?會不會因為自己不夠積極到處打聽消息而讓女兒人生中少了什麼體驗?但靜下來想想,漫長的人生要學習的時間這麼長,我為什麼一定要在6歲前就讓她提早學習這麼多項才藝?是因為她喜歡?還是讓孩子有去上這些課,父母才對他往後有個交代?(當孩子抱怨自己什麼特殊專才都不會時,你可以理直氣壯堵住他們的嘴?!)還是,把孩子的課後時間填補得滿滿的才讓自己放心的覺得這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我不想去批判這些問題的真實性缺失有多少,因為,每個家長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只要出自內心,沒有一個人可以大言不殘的說這樣的愛是不對的。只是,孩子來到這世界跟著我們作伴,要的不是我們每天把他們送到不同教室學著不同的才藝,把他們丟到不同的親子餐廳與其他孩子玩樂就好,他們的內心深處更渴望的應該是家長的陪伴,陪伴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情,那怕只是玩玩具唱唱歌,也是學習的一部分,不是嗎?

少子化的社會,大家都很努力的想給下一代最好的,但越是這樣的求好心切往往容易忽略最簡單的愛是一種陪伴,最強而有力的典範也是來自於父母的表現,這些絕對不是附加課程或同儕玩樂中能得到的加乘效果。當然,你可以說,身為一個全職媽媽,你當然有大把時間可以陪著孩子,但對雙薪家庭來言,花錢上課比陪伴來的容易多了。這點我不否認,但陪伴孩子絕對重質不重量,雖然孩子小很多事情他們不懂該如何表達,但只要你肯花時間為他們努力灌溉,往後他們慢慢長大時,你會驚訝地發現,他們肯靜下來聽你說話的時間也會增長許多許多的,真的,相信我。還有,請還給孩子一個可以發呆的時間,他們不會因為這樣的空白而變笨,反而讓他們學習一下當自己的主人,靜下來想想脫離魁儡身分時他們能怎麼運用自己的時間,家長與孩子也可藉由這樣的片刻休息加溫彼此的感情,拉近愛的距離,而不是整日忙忙碌碌追趕著所有的事物,橡皮筋理論絕對有它存在的道理。

我是台妹


想念是一種病,一種無法預防、無藥可醫的相思病。我想念我的家人,想念媽媽煮飯的模樣,雖然她總是邊煮邊叨叨唸,常常讓我們無法 "真正" 享用她煮飯的用心,但那樣一輩子在廚房裡忙碌的背影卻牢牢刻印腦海中。這幾年回家渡假,發現煮飯的工作以飛快的速度轉移到爸爸身上,媽說讓爸煮飯是怕他沒事做容易得老年癡呆?!雖然,爸爸每次煮完飯後廚房都像打過一場仗般的可怕;雖然,爸爸有時煮飯也有千百個的不願意,但為的一家大小的健康,他還是常常進廚房。每次回家就覺得,長這麼大還有爸媽擔心著每日的三餐,真的很感動也很幸福,這是我在美國極為思念的依賴感。

每每聽著台灣的流行音樂,總會把我的思緒拉回台灣的街頭,想著等等要到巷口吃碗油滋滋的肉圓加大腸豬血湯、再到熟悉的精品小店逛逛日本雜貨後閒晃到春水堂買杯珍珠奶茶當飯後甜點,然後開心滿足地回家看電視,再打個電話跟朋友打屁聊天,想著想著總在孩子一聲呼喚後拉回現實生活。現在我住的地方別說珍奶,連想要吃個道地的台菜都是一個問題。那天,老公邊開車邊跟我討論著台灣的亂象,說著台灣人喜歡一窩蜂跟流行,一點自我的思考力跟看法都沒有,說的滔滔不絕,我只在最後回了一句 "我覺得你說的一切都像在說我耶?!"。沒錯,來到美國這麼多年,我還是很台,愛台菜、愛與台灣人混在一起、愛台灣的人情味、愛台灣的便利、愛屬於台灣的一切。雖然,住在美國是大家嚮往的生活,這裡的生活空間與品質比起台灣也許真的有它的優勢,但也因為它的優勢造就它的劣勢。有人會說,你必須學會去看每件事情的優點,這樣才會讓生活過的快樂點,這點我相當認同,但這樣的正面能量往往因相思病的發作而全然崩盤。

一輩子住在台灣的家人也許永遠都不會懂,為什麼每次回台灣時我都這麼愛到處亂跑,因為她不知道台灣的便利性是我多麼懷念的味道。他們也一定不會了解,為什麼我這麼喜歡帶著小朋友去逛夜市,因為可以這麼晚還這麼歡樂的地方,還有這麼多人陪著我們擠來擠去,是長期住在美國小鎮無法體會的寶貴經驗。唉呦隈,我想如果我這輩子沒出國念書,沒離開那樣的舒服圈,我可能也沒辦法體會或想像,原來台灣是個這麼讓人念念不忘的好地方,而我在這最想念的每樣事物卻是台灣人俯拾即是、隨手可得的小幸福啊!

我不愛漢堡也不愛可樂,更不愛有些美國人自視甚高的鬼模樣。不愛與鄰居相隔這麼遙遠,也不愛無法融入根深蒂固的美國家庭文化,但偏偏我必須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對這些我不想去關心也不行的生活。我常常在想,如果當初畢業後我就選擇回台灣工作,現在的我會是什麼模樣?生活過得開心?視野更加開闊??還會不會想再回美國看看???我不後悔嫁給老公,也不後悔選擇這樣的生活,但有時候,就是相思病發作的當下,我真的真的好想回家喔~好想窩在家人身邊,就算什麼事都不做也好,靜靜地陪伴就夠療癒了。


今天的我,真的好想家阿~~~~

建築人妻這條路


如果我這輩子沒有遇見我老公,我可能從來不知道世界上有那麼吃力不討好、如此疲憊不堪還搶破頭唸、功課永遠沒有完成的那一刻、踏近系館感覺就跟關進監獄沒兩樣的科系,那就是「建築系」。跟老公的科系比起來,我念的科系就成了錢多事少離家近,晚近早退的超級涼缺。那時候的我過的好愜意阿,每天除了唸書寫功課外,就是跟同學到處吃喝玩樂,當時的「老公」很難出現在我們的聚會裡,我們倆最常碰面做的事情就是吃飯兼買菜,瞎聊、陪逛街是很難得的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不管再遠,只要放假時我想去哪走走,他都願意來回接送。每次到期末時,就是我跟同學計畫著要去哪旅行的時候,但那時候的他總是忙著焦頭爛額,兩三天沒闔眼是家常便飯的事,每當學期結束見到他時,眼睛總是血紅的令人害怕,終於放假放鬆時,他往往因過度疲累先大病一場。天阿!現在回想起那些日子,我怎麼一點警覺心也沒有,一點也沒意識到這樣的惡性循環不會因為離開校園就跟著終止,而很可能是變本加厲的糾纏在往後生活的每一天。

畢業後沒多久,我們就結婚了。幸運的是,我們倆都在紐約找到工作,我的第一份在美工作是別人眼中的爽缺,而老公那時候的公司工作模式也以不加班為主,印象中他那時加班的次數用手指頭算的出來,加上我們當時都很年輕,沒有孩子的顧慮,每天除了上下班,就是紐約玩透透,到處認識新朋友、品嚐世界各地美食、踏遍紐約大街小巷,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對紐約如此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吧!之後,為了小孩,也為了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環境,我辭了工作,隨著他搬到康州展開全新的鄉村生活。頭兩年因城鄉差異的不同點讓我對新生活還算滿意,很多以前從來沒接觸過的事物非常滿足雙子星愛探索的個性,但兩年之後,當所有的新鮮感消失殆盡時,我開始慌了,就在這個時候,二寶來報到了。老公的工作變得愈來越忙碌,接著開始往返大陸出差,還記得第一次他回家跟我說他要出遠門時,我的心非常愉悅,也為他感到驕傲,因為公司願意派他出差在某程度上是一種肯定。但當出差的頻率越來越頻繁,比例到有一年幾乎每個月必須出遠門一次時,我內心真的非常...崩潰。有時他通知我要出差到真的打包出門只有三天時間,也許這樣的臨時決定也是好事一樁,因為早點告訴我也是一點幫助也沒有,反而是讓我的心隨著時間逼近而不斷糾結,好希望他不要去,但沒辦法,這是他的工作,也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打回娘家哭訴往往得到媽媽一頓臭罵,責怪我不夠堅強、不懂得將心比心。漸漸的,我只能把心裡的不愉快往肚裡吞,儘可能的找很多事情讓偽單親的日子看起來比較不可憐,但不管再怎麼裝模作樣,情緒爆發時那種爆衝力連自己都會嚇到自己!

我知道我不是不堅強,也不是那種黏踢踢的小女人,只是,對生活在異鄉的我而言,老公總為我撐起一片天,他一出差,我就像是失了根的浮萍,非常沒有安全感。那天,老公準備出差時,大寶望著窗外的接駁車遲遲沒有動靜,等她再次回頭時已淚眼婆娑,抱著老公狂哭要他不要走。我相信這種離別之苦,不管是短暫還是長久的,傷痛程度是一樣的。別說是小孩,連我自己都沒辦法承受這樣一次次的練習,這種感覺就算排演過一百次也不會想去熟悉的。而他目前的工作量幾乎占滿了我們生活中的80%,我能做的就是把家裡顧好、孩子學校功課才藝等繁瑣事務盡量不讓他煩心,但就算如此分工合作,能在一起看一場電影的時間對我們而言都是一種奢望。

今天(11.14)是我們正式在一起的第一天,別看我老公木訥的樣子,以前談戀愛時,他還會每個月14號都帶我出去吃飯,為了就是慶祝我們在一起的那一天。雖然,我也不太記得這樣的好康行徑到底維持了多久,但如此浪漫的想法的確蠻感動愛吃的我(呵呵呵~)。沒想到當初天天吵架的我們也這樣一起牽手走過11年的歲月,11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太短,但這一段時間,我們真的一起經歷好多好多事情,也輪番搬了好幾次家,孩子也再來不及計畫中就生了兩個。也許,我們不是天生一對,也談不上心靈伴侶,但彼此努力在生活中不斷的磨合尋求彼此的平衡點,在多次溝通中建立起屬於彼此間的默契,這種累積起來的情感必定勝過一見鍾情的短暫愛戀。雖然,結婚多年後我依然懂不清楚我們的結婚紀念日是哪一天(我們在美國登記結婚、美國小型宴客、回台灣訂婚、結婚宴客日期通通不一樣,所以,我不清楚到底該以哪個為依據),直到今年,我們決定以在一起的這一天為我們的結婚紀念日,卻因為工作關係,我們還是沒辦法在一起慶祝。

你問我後不後悔嫁給「建築師」?說真的很後悔....這樣的行業的確不是人幹的,苦了也不是只有他一個人,身邊的人一定要有超出凡人能想像的愛包容這一份投資報酬率極差,以及動不動就得熬夜只為了追求一份『美感』的工作。但...我並不後悔嫁給老公,因為,他忙歸他卻非常疼愛我,只要我想作的事情他通通支持,只要我想要的東西也從來不阻攔,只要我開心他也就跟著笑著燦爛。雖然他的想法永遠跟我南轅北轍;雖然他現在所有的思緒都被工作佔的滿滿的;雖然他能夠陪伴我的時間少之又少,但我還是會像以前一樣傻傻的支持著他,等著他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到家時,我會張開大大的雙臂給他最溫暖的擁抱。 Love you, Honey ~Happy Anniversary~

Hello, there~

天阿,我壓根也沒想過會再次提起勁,坐在電腦桌前敲打起鍵盤。雖然,每天一樣花了好幾個小時盯著這個小螢幕,但不再是勤奮的整理照片,也不再是認真的更新網誌。妙的是,把這些時間抽離出來,就有好多其他事務自動填補進去,日子也就這樣子糊里糊塗的給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比起以前的我,現在真的是墮落了好多好多...懶惰病,真的也是一種習慣的殺手;是惡魔壓倒天使的那一刻;也是幫自己尋找藉口的開始。

回想起兩三年前開始寫網誌的日子,雖然沒特定讀者,也沒任何與讀者的互動,但是每天每天有個地方讓自己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那樣的感覺還蠻不錯的,讓我有種依賴的歸屬感,也讓"馬不停蹄"的我可以靜下來慢慢的釐清很多思緒。雖然,有些好朋友看過我的網誌都會好意的提醒我,這樣不藏私的生活記錄會不會造成無形的危險?這樣大辣辣,不加馬賽克的把生活照刊登在網誌上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其實,這些在我開始寫網誌時都不曾想過,甚至到現在我也不會去多想。如果在這小小天地裡我還不能隨心所欲的寫點我想說的話,每寫一篇文就得把所有主客觀因素考慮進來,那這樣的網誌其實對我來說早已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畢竟,寫網誌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健康快樂,而不是娛樂大眾或把它當成生財利器(噗,你的功力根本不夠格!!!)。所以,一切以自己寫的爽為主,重拾鍵盤,重新我的寫作樂趣,這是我的決定,也是最好的時機點。Hello, there,我回來啦~

桃花頭

生活在美國後深深覺得在異鄉要找個一個願意傾聽顧客需求、達到顧客滿意目標、認真紀錄顧客喜好的 “髮型師” 比登天還難,雖然紐約昰個民族大熔爐,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菁英們,但同樣的在這裡也充斥的許多不會裝會的爛咖,為了在這城市裡生存下去,什麼謊都編的出口,不管自身功夫有多少,吹噓的架式絕對要先夠嚇唬人。會講出這段話,就是因為自己在愛美這條路上灑了不少銀子,曾經只要能讓自己美美的出現,就算剪一顆頭要價不斐,一樣牙一咬錢就擱在桌上。那段摸索的過程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如果沒有熟人帶路,探險過程絕對不輸給坐雲霄飛車般驚險,不是花錢買經驗,就是在對的路上遇到錯的人。

以愛美一族而言我又偏保守一派,只要讓我遇到滿意的設計師,就從一而終,沒辦法像某些勇於變化的人一樣,不斷的在嘗試中尋找全新的自己,也因如此,在我頭毛上很難激盪出什麼特別的火花。現在,我的髮型師昰經由一位老紐約人介紹的日本人,名叫基洛桑,年紀跟我差不多,話不會太多,剪起頭髮很認真,重點是經由他修剪過後的髮型就是很有日本風,也很容易整理,我就因為他集多項優點而成,一試成主顧,一路追隨他8年之久。從單身一人成了兩個孩子的媽;從紐澤西、康州,跋山涉水奔波著就為了給他剪頭髮;從原本的一般小顧客變成他的資深VIP。一直認為自己是何等的幸運,終於找到一個能讓我這麼放心的髮型師,而且談話中得知他的家庭生活穩定,讓我更加放心著過去那段探險之旅終於離我遠去,直到今年2月回店大修時才晴天霹靂的被告知,基洛桑因家人因素要舉家搬回日本住,幾天前,還收到他臨別前的告別信,真的就這樣離開了,嗚嗚嗚~今後我的頭將交由誰處置?!

這個問題實在太困擾我了,雖然我的髮型不太燙也不太染,每次剪髮的變化只差在往上短了幾公分,厚度薄了幾小吋,但每每要把頭交給一個不熟悉的髮型師時都是如此的膽戰心驚,畢竟頭髮是一個人的門面阿,哪能馬虎了事!回了封信給了基諾桑請他幫忙介紹,因為馬上要回台灣與親朋好友見面了,總得好好把自己整理一下,可惜呀可惜,預定剪髮的那天基諾桑介紹的人剛好有事,別無選擇下,我跟櫃台人員說那就請幫我安排一位日本髮型師吧,然後就再次坐上探險列車出發啦…這次新接觸的髮型師名叫洒都希桑,比基洛桑年輕一點,一樣話不多(這是我自己界定的,因為我愛看雜誌懶得聊天,呵呵~),一樣認真的眼神,刀功俐落,一樣把我剪得很日本風,只是收費價格比基洛桑貴上一點。初次『合作』的感覺還算不錯,但洒都希桑'當下給我的感覺不像基洛桑來的肯定,也不確定在有更好的選擇時,是否會依然從一而終?!不過,這位洒都希桑幫我剪了頭髮後的當天確實幫我招來兩個爛桃花,一個在火車上,另一個在IKEA賣場,雖然對方長的都不算太難看,但是當我跟他們說明我已經昰兩個孩子的媽後還會繼續想約我喝咖啡的男人,不是心理有病就是道德觀念太過低落,所以,沒什麼好多說的。不過,還是很謝謝他們對於我新髮型的肯定,讓我對洒都希桑的手藝多了點信心,也許,在我下次猶豫不決時,還是會乖乖往洒都希桑的陣線歸隊,唉呀呀~

人在他鄉,小無奈呀…

久違的小約會

好久沒有更新網誌了,一個人到底可以散漫到什麼程度?到底可以沒有活動力到怎樣地步,從我最近的表現可以得到最好的印證。從上一篇網誌完成到現在,已經不知道從何紀錄下來,總覺得有些事情過了想寫的熱情也跟著消退,其他雞毛蒜皮事真的要寫又覺得雜亂無比,不知該如何下手。是該放鬆點想寫什麼就寫? 還是該靜下心來好好整理一下思緒再慢慢鋪陳? 又或者,乾脆擺爛躲回台灣逍遙去,反正又不昰什麼名作家,既沒人催稿也沒人等著按讚,昰在瞎操心個什麼勁?!

不過,最近倒是有一件事情很值得紀錄一下,那就是我自己『一個人』跑到紐約與好友放風去。當媽久了對於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好陌生,就算孩子晚上呼呼大睡也隨時處於彈跳狀態; 就算手裡抱著小電腦啃連續劇,眼睛還是像鐘擺一樣規律的在電腦與監視器間遊走,所以,要出門的前一天,我神經錯亂的擔心著自己是不是忘了帶什麼東西,拿著久違的小包包不斷在裡頭翻找,總覺得忘了尿布?濕紙巾? 還是,零食救難包? 直到下一瞬間意識到是自己一個人要出門時,心裡偷笑了起來,我阿真是當媽當傻了。出門的那天心情飄飄然的,雖然掛心著從沒離開過身邊的二寶是否能適應,但踏出家門的那刻我告訴自己 "放的下才有快樂得人生!!”,於是,我搭了將近兩個小時的火車來到紐約,走在那曾經熟悉不過的街道,嗅著城市裡混雜的多層次空氣,看著來來往往忙碌的上班族與遊客,我不自覺的說出 “ I miss it so much!” ,也就在那刻我好像才傾聽到自己那份久違的心理話,原來 ,我昰這麼的想念著以前有工作的那段日子

與朋友P相約去吃了我們各自有了孩子後都不太能點的超辣韓國菜,兩個女生點了一大桌的菜,邊吃邊聊,不用分心服侍一旁的小人,食慾變的超級好,之後還一起逛了街、到Lady M吃甜點提早慶祝P生日雖然行程走得很少女,但話題卻依然繞著家庭與孩子轉,唉呀呀~不過,很高興有機會與朋友出去透透氣,也很開心與充滿正向力量的朋友一起聊天,因為她的幸福渲染力讓我帶著滿滿的感恩之心回家。公婆回台後要想在一個人現身在紐約街頭可能又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但也因為機會難得才更顯得一個人獨處的珍貴,謝謝『P』拉我出去約會,也謝謝『老公』的支持,以及最令人放心的超級『公婆』代班。

少女般的約會卻沒有少女到哪都得打卡兼拍照留念的執行力,我與P約會了一下午連一張照片也沒拍到,只好拿之前穿一樣衣服的照片檔著先喽,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