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感

剛掛完電話,深呼口氣,眼淚還是不聽使喚地流下來。

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別人的羨慕眼光?不知道該如何回應與事實相反的真相?也不知道該如何改變那些現狀?

暑假這趟旅行後,對我生活上有了很大的啟發,我發現其實生活可以很簡單,真實生活裡其實不需要這麼多的物質享受,應該說我曾經瘋狂地尋找過那些東西,也真的花了不少時間去探索那些所謂上等人才懂的生活品味,與其說那些物質帶給我多少的快樂,也比不上帳單上龐大的數字讓我再度陷入懷疑人生來得深刻。而我也因為這趟旅行讓我更了解,很多人事物並不像我想像中的被彼此珍惜著,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期待著他人來配合自己的作息,沒有一個人真的願意放緩腳步或改變步伐來陪伴他人,到頭來,我們在台灣的度假就只是配合著他人的固定生活,過著比在美國還規律的台灣生活,但在離別時大家還是會習慣性的補上一句“下次回來我們再一起去哪走走”。其實,我早已過了被呼嚨的年紀了,我也懂『下次』代表著也許再也不會見,更意味著你我都知道我們錯過了彼此,所以,只要有人跟我提出下次的承諾,我通常只會禮貌性的微笑回應,因為我心裡明白真正有心的人懂得珍惜當下,很多事情錯過就是錯過,永遠不要期待下一次!

從台灣回來後,我一直逃避著打電話回家給爸媽,我心裡有著說不上來的不舒服感,我的爸媽每次在我回台時總任性地做自己,但為他們的自在買單的人是我,那個每天配合她們所謂的正常作息,吸收他們負面情緒,爸爸不想講話時我只能學習跟空氣對話一整天,媽媽不想顧爸爸時就任由我整天忙碌也視而不見,他們如同孩子般的隨意展現所有好的壞的情緒,而我除了努力帶他們出門走走轉換心情,卻冷不防的會得到『這裡也沒有什麼』『我們到底來這裡做什麼』的萬箭穿心。我知道沒有什麼地方是非去不可,重點是跟什麼人去吃,用什麼心情去看待,就像熱戀中的情侶就算去吃路邊攤都覺得特別甜蜜,因為特別的不是食物是心態。我總希望用自己在美國充滿滿的正能量帶給他們快樂,但現實總與我想像中差的好遠,往往只能打包滿滿的負能量帶回美國再次修復。恐怖的是,這些負能量不只跟我回美,還會深植我的腦細胞,三不五時就跑出來啃食我的正面思考,讓我足足一個月得時間處於一個沮喪易怒的狀態,連我自己都快不認識我自己。

對於離鄉背井的我來說,心裡永遠對爸媽有種虧欠感,所以,每一年我努力的安排時間,認命的飛,因為我希望盡我所能的彌補那些他們需要我的日子,一年飛兩次,一年將近快兩個月時間在台灣。朋友都羨慕我可以常常回家,我笑而不答,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從小到大,我沒有從媽媽那得到過什麼樣的肯定,記憶中,我常常覺得悲傷的躲在被窩裡哭泣,我也曾覺得自己是童話故事裡的仙度瑞拉。我媽總在我很需要鼓勵時把我僅有的信心壓得更低更低,讓我常常不知所措,她總希望我能在她那些成功朋友孩子身上找成功模板複製,但當我想努力嘗試去做點什麼時她往往是第一個拖我下水的人。我從她身上看到很多負面教材,也一直告訴自己要引以為戒,我知道我不能改變我的父母,但能努力改變自己與下一代的觀念與關係。只是,一通電話讓我再次跌入負面情緒中,幾句話就把我好不容易補好的傷口再次揭開。我其實一直不希望在還沒修復好前再次引火自焚,但又擔心太久沒打電話回家關心是不對的事,但到最後發現一切只是自己多想了。被親人傷害的痛是最無法說出口的痛,我想這次之後我需要更多時間的調適與修復,希望能早日康復!

版權所有:Sandy的小小世界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