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

記憶裡,每次回台灣時,我們家的電視機裡最常出現的畫面就是紅紅綠綠的股市圖,每天同一個時間點媽媽會準時坐在沙發區看股票,一看就是一個上午,而我與孩子們有時吃著早餐配著花花綠綠的曲線圖沒什麼特別感覺,那些財經專家說得口沫橫飛對我們來說也只不過是個吵雜的背景音樂,我的心不受股市漲跌有任何坡瀾,媽媽有時賣股賺錢時會不自由的巴菲特上身的教導我該怎麼看盤怎麼理財,對於她來說,股市裡帶給她的滿足感比我們陪伴在她身邊相對更快樂。也許是因為這層關係,我心裡排斥著每天盯著股市的媽媽,總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把生命浪費在這,所以,我打從心裡拒絕學習股票,就算他人再怎麼獲利我都不為所動。過去的我,講好聽一點就是那種無憂無慮的人,真實面就是一個完全沒有為未來擔心與規劃的人。

但當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從假睫毛、數不盡的口紅、UGG鞋到Brandy Melville衣服等,他們不再接受我為他們挑選的東西,也不在意是不是折扣商品,要買要用的東西全是要能與同學互動的上的商品,那些長得相像但叫不出品牌的絕對上不了他們的檯面,所以,看見他們的『需要』讓我減少自己『想要』的部分,無奈但心甘情願!受關稅影響,美國物價如坐雲霄飛車般一路狂飆,小至一個cupcake大到大學學費一下來到無法想像的境界,這樣的拖軌物資讓我想好好安於現狀都難呀...於是,在暑假返美後,我與老公認真地坐下來好好審視過去的開銷,列表討論各個細節,把可以減少開支的部分通通挑出來,例如:汽車保費、網路費等,一樣樣來處理。除了審視必要開支,也想辦法減少出遊與外食機會,現在外食的稅與小費真的高的嚇人,隨便吃一頓就是一個禮拜的菜錢。再來就是如何開源,除了固定不漲的薪水外,如何資產配置,怎麼樣讓收入更多元化,這些都是我過去完全不曾想過的問題。

目前,我自我努力的部分就是減低購物慾,不給自己太多機會瀏覽購物網站,也不要沒事就去哪晃晃,這樣的確讓我這一個月來蠻符合理性購物者的標準。接著,我開始一系列的斷捨離,不管是家裡塵封舊物,或很久不穿的衣物,我儘可能的送送丟丟,讓家裡的東西越少越好,領會Less is More的精神。也開始涉略股票相關知識,認真學習理財相關內容,以前不學時總覺得這一切都跟我沒關係,但真的開始學習後才發現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為什麼我到現在才起步?我也開始為每月的開銷記帳,就算再微小的一筆帳都不放過,以前老公總提醒我要做這件事但我就是打從心裡不願意,記帳後才開始了解到錢花哪去。而我也因為股市的波動引響開始關心起國內外新聞,所知消息來源不再是過往的臉書或小紅書,而是真正用心去了解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其實,剛開始做這些改變時,我心情上也需要很多過渡,但漸漸的我看到自己的轉變,也看見自己的成長,更感覺到脫離物慾的枷鎖,身心更自在了,這完全呼應巴菲特說的這句話『真正的財富不是購買更多東西的能力;而是意識到你已經擁有足夠的智慧』。

別擔心,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過的舒舒服服的,沒有因為改變而賺了大錢,也沒有因為省錢而少給孩子一點。回想起來過往的日子,自己一直是理財絕緣體,對於別人說的『人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也不為所動,把自己好好地放入舒適圈,忽視時事,安逸生活,享受當下,覺得生活沒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的。如今,我覺得能好好審視自己的財務狀況是一件很重要的課題,雖然我醒悟的太晚,對理財也起步的太晚,但老公鼓勵我說,只要願意開始就是好的開始。接下來,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去實現,也有很多夢想等著與老公一起去完成,希望,這樣的成長動能越滾越大,也希望我們的成長能引領我們往更好的生活邁進~

這種紅是美國股市最不想見的畫面~(10/10/2025美國股市血流成河,隔天就Taco!)

1 則留言 :

匿名 提到...

You are the 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