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文化

我覺得美國教育很值得學習的一點就是不管老師或同儕之間都很大方的給予他人讚美,從孩子小時,就能輕易察覺到學校老師從來不會給予任何負面的評語,永遠都是正向或更正向,更別提什麼體罰事件,根本不可能在美國教育裡存在。而我也一直試著學習給予孩子讚美,但畢竟這不是我從小到大成長的文化,擔心給了太多自己覺得彆扭,給了太少又影響孩子將來的自信心,讚美到底該給多給少,這之間的拿捏的確是門大學問。

二寶每個星期三會上一堂團體小提琴課,這堂課集合程度差不多的孩子一起練習學過的曲子與熟悉樂理等,有時候老師也會請小朋友個別上台表演曲子。通常孩子一表演完,老師會請演奏者站在台上接受其他同學的指教,先說優點再說可以加強的地方。我發現在美國長大的小孩普遍會給予讚美,不管上台的人拉得多七七八八,他們也能從中找出節拍、姿勢等片段優點給予肯定。他們說出的建議也真的都很忠肯,絕不帶任何批評意味,聽了幾次他們相互給的意見,真心覺得他們在這方面表現都很棒也很成熟,有點自嘆不如呢!

二寶在小提琴表演後幾天去上跳舞課,有個比她小一點的妹妹因為同一個音樂老師所以聽過她的表演,她上課時跑來跟二寶說她覺得二寶的琴拉得很棒,她非常喜歡她的演奏曲。二寶回家後跟我說了這件事,我有點訝異地問二寶說她是爸媽在身邊時跟妳說這件事?二寶回沒有。我說那她真的覺得你很棒,而我也真心覺得那小女孩很特別,因為她不僅記得二寶的表演,還懂得私下給予讚美,這對小小7-8歲的孩子來說實在不容易。這件事後也不經讓我思考著該如何學習多給予他人讚美,或該如何讓這樣的好習慣落實在生活中。畢竟成長過程中,聽到批評的聲浪多於讚美聲,在那樣的年代裡想聽到他人的讚美是一種欲求,所以該如何將這種讚美文化淺移默化的成為生活中一部分的確是一個挑戰。

今早跟老公在討論procast裡的內容,大致上就是在說夫妻之間為什麼會為了誰為家付出的多少而有分歧,基本上女人抱怨自己為孩子付出的那麼多時,其實不是要聽到對方說你覺得累就不要做或背道而馳的覺得女人很煩只會叨叨唸。其實,女生想要聽到的不就是簡單的一句「你辛苦了」「孩子進步好多,都是你的功勞」之類的話。老公反問我說,如果女生要的就是這樣的讚美,為何不直說?反而要用迂迴的話語來激怒男生,再希望從他們身上得到認同與掌聲,這不是很矛盾?我只想說,給予讚美有這麼難嗎?如果女生覺得男生做得不夠好,男生只有張嘴哄哄女生,給點鼓勵與掌聲,就可以讓對方覺得舒服點,為何不做?!如果女生連這點精神慰藉與讚美都得來自要求,請問這樣的互動還有什麼意義?

學習讚美的確不容易,因為我們總習慣拿著放大鏡看別人,接受著別人好像與生俱來的優點,期待的生活能越來越好,直到看到他人的不順遂或不幸,才會驚覺只要健康活著就是幸福,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瞬間又轉為一種小確幸。人就是這種習慣性動物,很多事情久了感知就跟著麻痺。我想不管是自己或者在教導孩子這塊,我們都要學習感恩他人的付出與努力,學習不吝嗇的給予他人讚美。人因夢想而偉大,因讚美而不凡~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