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感

剛掛完電話,深呼口氣,眼淚還是不聽使喚地流下來。

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別人的羨慕眼光?不知道該如何回應與事實相反的真相?也不知道該如何改變那些現狀?

暑假這趟旅行後,對我生活上有了很大的啟發,我發現其實生活可以很簡單,真實生活裡其實不需要這麼多的物質享受,應該說我曾經瘋狂地尋找過那些東西,也真的花了不少時間去探索那些所謂上等人才懂的生活品味,與其說那些物質帶給我多少的快樂,也比不上帳單上龐大的數字讓我再度陷入懷疑人生來得深刻。而我也因為這趟旅行讓我更了解,很多人事物並不像我想像中的被彼此珍惜著,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期待著他人來配合自己的作息,沒有一個人真的願意放緩腳步或改變步伐來陪伴他人,到頭來,我們在台灣的度假就只是配合著他人的固定生活,過著比在美國還規律的台灣生活,但在離別時大家還是會習慣性的補上一句“下次回來我們再一起去哪走走”。其實,我早已過了被呼嚨的年紀了,我也懂『下次』代表著也許再也不會見,更意味著你我都知道我們錯過了彼此,所以,只要有人跟我提出下次的承諾,我通常只會禮貌性的微笑回應,因為我心裡明白真正有心的人懂得珍惜當下,很多事情錯過就是錯過,永遠不要期待下一次!

從台灣回來後,我一直逃避著打電話回家給爸媽,我心裡有著說不上來的不舒服感,我的爸媽每次在我回台時總任性地做自己,但為他們的自在買單的人是我,那個每天配合她們所謂的正常作息,吸收他們負面情緒,爸爸不想講話時我只能學習跟空氣對話一整天,媽媽不想顧爸爸時就任由我整天忙碌也視而不見,他們如同孩子般的隨意展現所有好的壞的情緒,而我除了努力帶他們出門走走轉換心情,卻冷不防的會得到『這裡也沒有什麼』『我們到底來這裡做什麼』的萬箭穿心。我知道沒有什麼地方是非去不可,重點是跟什麼人去吃,用什麼心情去看待,就像熱戀中的情侶就算去吃路邊攤都覺得特別甜蜜,因為特別的不是食物是心態。我總希望用自己在美國充滿滿的正能量帶給他們快樂,但現實總與我想像中差的好遠,往往只能打包滿滿的負能量帶回美國再次進行修復,可怕的是這些負能量不僅跟著我回美,還深植我的腦細胞,三不五時就跑出來啃蝕我的正面思考,讓我足足有一個月時間處於一個沮喪易怒的狀態,連我自己都快不認得我自己。

對於離鄉背井的我來說,心裡永遠對爸媽有種虧欠感,所以,每一年我努力的安排時間,認命的飛,因為我希望盡我所能的彌補那些他們需要我的日子,一年飛兩次,一年將近快兩個月時間在台灣。朋友都羨慕我可以常常回家,我笑而不答,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從小到大,我沒有從媽媽那得到過什麼樣的肯定,記憶中,我常常覺得悲傷的躲在被窩裡哭泣,我也曾自覺是童話故事裡的仙度瑞拉。我媽總在我很需要鼓勵時把我僅剩的一點點信心壓得更低更低,讓我常常不知所措,她總希望我能如同她那些成功朋友的孩子身上找到成功模板複製,但當我努力嘗試去做點什麼時她往往是第一個拖我下水的人。她如同一面鏡子照著滿身傷痕的我,在她身上看到很多負面教材,也讓我引以為戒,我知道我不能改變我的父母,但能努力改善自己與下一代的觀念與關係。只是,一通電話讓我再次跌入負面情緒深淵,幾句話就把我好不容易補好的傷口再次揭開。我其實一直不希望在還沒修復好前再次引火自焚,但又擔心太久沒打電話回家關心是件不對的事,但到最後發現一切只是自己多想而已。被親人傷害的痛是最無法說出口的痛,我想這次之後我需要更多時間的調適與修復,希望能早日康復!

版權所有:Sandy的小小世界

媽媽升級版

我常常在想,媽媽這個角色對孩子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在孩子心中佔的比例又有多少?對於那些生命中沒有媽媽存在的人,他們又是如何在長大後建構媽媽這角色?回顧一下自己與媽媽的相處過程,我的媽媽從我很小時就一直是一位職業婦女,她雖然沒有漂亮的學歷,但工作上認真負責,加上幸運的遇貴人提攜,所以,在職場生捱上算是非常順遂到退休。也因她在工作上找到強大優越感,對我們生活上或功課上反而沒那麼上心。而我自己從小就很會打掃家裡,尤其到過年期間,我總會花很多時間把家裡收納整齊,媽媽每次看到我把家裡打理乾淨總會大大誇獎我一番,我也樂於這樣的互動。但自己當媽媽後才慢慢了解,其實,當媽媽身上缺乏某些動力時會無形間把這股力轉嫁到女兒身上,就像我媽不擅長家事,所以,我為了讓她開心我學會做家事,反觀我兩個女兒相對就鬆散許多。而從我有記憶點以來,我的媽媽好像也沒特別為了我們改變什麼,不管是脾氣,或是處事態度上,始終如一。只要母女一吵架,認錯永遠只有孩子的份,因為在媽媽的觀念裡,媽媽永遠是對的,媽媽的出發點永遠都是為孩子好。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我,一直對媒體上宣導的『當媽媽這角色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與孩子互相成長的機會』保持懷疑態度,因為,從小到大我的腦海裡從沒被置入這樣的訊息。

也因自己在這種強權的模式裡成長,讓我再跟自己孩子相處過程中多了許多摩擦,尤其當孩子慢慢長大時,他們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當我複製媽媽的作法要求他們聽我的,只要不聽話惹我生氣就該道歉,只要他們不道歉我就會更加生氣,覺得孩子忤逆了自己。也因如此,我與大女兒在她國中時有了一次大爭吵,我要求她當面跟我道歉,不然就滾出家門,沒想到她就真的跑出去了,事後我們靜下來談談,她不僅不跟我道歉,還跟我說要她道歉可以,前提是我也必需跟她道歉。雖然事到如今過了很多年,我們誰也沒跟誰為此道歉,但這件事就像是一個「疙瘩」留在我心,我也不覺得這疙瘩會有撫平的一天,反成為一個『警鈴』般黏在我的腦海裡,時時提醒我適時按下暫停鍵,並尊重孩子的想法與學習認錯。畢竟吵架是一體兩面,爲彼此的觀點找出口,我不應該總強求孩子只接受我的看法,也不應該只要求孩子單方面的道歉,當我沒辦法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轟她出門時,這就是她指出我做不對的地方,我也該為此道歉,才對。我老公總說,當父母是一項挑戰,當好的父母更是一項神聖的任務,需要不斷地檢討,學習,進步,再進步。說真的以前的我對這說法總是斥之以鼻,覺得自己一定有辦法像媽媽一樣永保媽媽的威風,但漸漸的我發現我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孩子聽話時真的很可愛,但歡起來時真的很令人討厭。我也常常忍不住在散步時不斷跟老公抱怨孩子生活點點點,但抱怨完後,我還是想努力當個可溝通的媽媽,陪他們成長,陪他們歡笑。當了快16年的媽媽,算一算時間真的挺嚇人的,彷彿一眨眼孩子就這樣長大了。我很感謝有機會與孩子一起成長,也很感謝他們常常教我很多東西與奇特的想法。而我也因為他們學會編漂亮的辮子,就算我從小手殘,但只要孩子指定髮型我使命必達!我也慢慢學會在孩子有情緒時給予空間,不要把自己的擔心急成一位逼人精。我更學習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後,放棄自己的堅持當孩子最強的後盾。我也尊重他們的品味穿著,讓他們挑選任何適合他們的衣物,釋放控制欲。心境上的「轉變」其實蠻不容易,是許多情感拉扯淚水心碎與嘆息一路鋪捲而來的,但我感謝自己的勇敢,也謝謝自己願意去了解與孩子互相成長與互相尊中的意義,這條路上要學習的還好多好多,我會繼續努力,希望把『媽媽』這角色,越做越好!

姐妹倆於加州紅木公園
版權所有:Sandy的小小世界

香味

每次從越南餐廳吃完飯後,總有一種爽了嘴巴臭了身體的感覺。我不是一個嗅覺靈敏的人,以我自己的五感神經來說,嗅覺應該排得上倒數幾名。但有些味道是深藏在腦海深處,就算只從影片裡看到某些場景或食物,我都彷彿依稀聞到那股記憶裡的味道。記得每次回台灣下飛機後走上機場大廳那味道,還有走出機場迎面而來濕濕暖暖溫溫的風,那就是台灣專屬的味道。我也記得高中時上完體育課,大家揮汗淋漓後回到教室時的味道,那種很想開冷氣卻更想開窗戶通風,難以形容的味道。還有,每回陪媽媽上傳統市場,生肉、菜攤旁賣炒麵四神湯混雜的味道。台北濕冷的天氣,捷運裡乾爽的清新味,以及,每每倒廚餘時打開桶子瞬間那五味雜層的怪味。對我來說,台灣的每樣東西有著它獨特的味道,千奇百態,伴隨我長大,再熟悉不過的家鄉味。

到了美國後,我的嗅覺更加鈍化了,美國的機場對我來說沒有特別的味道,紐約市的交通工具除了髒與偶爾不幸搭到流浪漢專車會有很可怕的味,其實那味也還能接受。街道上除了到處充斥著大麻味與地上冒出來的熱煙味,就是許許多多與你擦肩而過不同人種身上帶來的味道。而我們住的郊區,除了散步時會經過別人家時聞到烘衣機流竄出來的香味,還有各家除草後濃濃的青草味,有時下雨後煙雨濛濛的味道會讓我瞬間回到台灣溪頭步道,當然,也少不了冬天煙囪飄出來的燒木香。四季分明的美東,讓每個季節有著他們專屬的味道,超市裡秋天會推肉桂南瓜味,冬天有松樹烤餅乾味,春天狂推花香味,夏天有各式各樣的啤酒烤肉等,說起來美國生活好像多點層次與風味,但對我來說,通通是西方人的味。

我老公有著超強的嗅覺,很多的味道是透過他的分享才慢慢地體會到。譬如接孩子朋友回家,對我來說我嗅覺只分兩部分--我與其他的味道。但我老公他會跟我分析每個人身上的味道,他說美國人普遍喜歡噴得香香的,印度人有他們獨特的食物味,亞洲人通常就是體味,這樣得發現讓我很訝異,因為我從來沒注意到這樣的小細節。我也是因這話題得知老公其實很喜歡香香的女生,對香水也有某程度的關注,但對於我這種很不喜歡衣服上沾到香水味的人來說是一種挑戰,我反而喜歡每個人身上原有的味道。有天早上我幫小孩準備完早午餐,全身油頭垢面的躺回床上休息,老公窩過來抱著我說,你好香喔!那刻我忍不住笑了,因為,我知道自己有多臭...一個人對味道的感受其實夾雜著許多情感與環境因素,那天早上的油煙香蘊藏著我對家人的付出與愛,還有讓老公多睡一點的寵愛,我想那一刻再油膩的油煙味完勝躺在抽屜裡那罐迪奧淡香水吧!😆


網路陷阱


身在資訊量爆炸的今日,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的,也許有很多人很享受手機一打開有著看不完的資訊,吸收不完的訊息量,就算不出門也有看不盡的影片帶你進入各種想不到的異想世界,但對我來說,我卻一點也不感謝科技得神速進步,不喜歡現今的世界有著那麼多網美網紅或Youtuber的存在,更不喜歡在刷自己想觀看的視屏時得有意無意地的被強行置入不相干得廣告與追蹤。我必須承認這麼多的訊息量常常壓著我快喘不過氣,3C產片的濫用更讓我心生恐懼。看著身旁兩個孩子,我彷彿穿越時空看到手機與他們如同古代毒癮犯與鴉片般同等存在,孩子沒手機會很痛苦,不看短影片會全身不自在,更可怕得是,手機這東西更容易取得,還如影隨形,上學時他們可能會忘了帶功課但絕不會忘了手機。但目前已走到人手一/多機的趨勢,我們能有說不的選擇嗎?我們要如果告訴孩子你不能擁有,因為這是我們保護你的方式?誰願意接收這樣的愛?!那如果我們沒法說服孩子與眾不同,是否能接受他同流合污?

我向來是一個很謹慎小心做事的人,但昨晚發生的事卻讓我不得不說再怎麼小心翼翼都抵不過詐騙集團的有心操弄。事情是這樣的,孩子小時我做過一陣子的網購專員,就是幫客戶在最佳時間點買到想要的東西,我也因為這樣得機會接觸到很多高單價的奢侈品,也藉此幫小孩買了幾件高單價的童裝。孩子長的速度飛快,孩子真有場合穿上這樣高單價的衣服真的不到一兩次,有的吊牌甚至都還沒取下孩子就長高了。這樣的衣服很挑人送,留著也沒用,乾脆就上網賣了。看了好多人推薦,選了一個看起來相對可靠的網站,花了點時間把童裝整理一下拍了照,上傳並加上商品簡介等,我知道高單品商品需要的是時間等待,但奇妙的事就在我貼文沒多久,我的信箱就傳來了好幾封信,其中有好幾封是從網站support人員傳來的,說明有人要買我的東西了但因我沒有綁定帳號所以沒辦法入款只好交易取消,過一會又一筆交易取消同一個理由。我有點驚有點喜,想說怎麼會這樣快就賣出商品,於是就照著對方要求的方式登入銀行帳號,當時有點奇怪的是美國知名銀行卡他們通通都不收,但偏偏我手上有的都是大銀行的卡(事後我真的很慶幸這點),後來他問我說你手邊還有沒有其他家現金卡,我說我沒有,那時我還沒發現有什麼異狀,之後我給了他一張信用卡資料,對方跟我說因爲要先測試以後有沒有辦法使用這張卡入款,他先試刷看看,要我收到銀行的確認訊息時只要按確認就好,這時我還不疑有他,直到簡訊傳來一筆不知名的網站刷$210美金要我核准,我還傻傻的問對方我又沒買東西為什麼要按確認,就在那當下我頭瞬間像被雷擊中般得覺醒...我正在被騙的路上!馬上關閉通訊,上網科普,火速通知老公.....停卡。

以前,我一直不懂為什麼有人會被詐騙,而且有些人還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同樣的事,但經歷過這次的體驗我懂了,其實,詐騙集團很會抓人心,或集團裡根本就聘請幾個真懂心理學的人?!就拿我的例子來說,他們知道會上網賣東西的人應該就是想把東西賣掉換點現金,如果賣的東西又剛好是高單價但砍價很多的應該是想快點脫手,於是抓住人性弱點進攻,而我也因想趕快成交而誤入賊區。 現在想起來還心有戚戚焉,我不知道如果當時我就給了對方現金卡,後果會是怎麼樣?也無法想像,我為什麼會呆呆地寫上我的卡號,還讓對方在停卡前試刷了好幾筆,好險我們有設定多層保護。隔天,我想把我網站上的資料全部消除時,我根本登入不了我的帳號,也許我的帳號也被盜用了,目前還不知道能不能處理,哎~經歷過這件事情後,我告訴孩子上網買賣東西真的要很注意,媽媽我已算是網路購物老手了還是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沒辦法想像如果是孩子們遇到這樣的問題時他們有沒有辦法處理。詐騙事情層出不窮,我們也曾遇過郵局詐騙,雖然只是幾毛錢差額想說上網繳了就算了,BTW信上附的網址也是假的,好險當下我們有詢問郵局這狀況發現是一種詐騙手法,不然卡號一填被倒刷就不是帳面上看到的幾毛錢而已。網路購物真的很方便,網路世代也讓人們見證了很多不可能的奇蹟,但每件事情有好的一面也就會有壞的另一面,我沒有辦法抵擋科技的火速進步,也沒辦法阻止我的孩子沈浸在網路世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隨時提醒家人保護好自己的個資,不要隨意地把自己私人的事情公諸於世,也不要太輕易的去相信所閱讀到的所有訊息,這世界真真假假,加上AI的快速生成,要養成聰明的判斷力,才能好好睜大眼睛面對這瞬息萬變的虛擬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