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趣

最近天氣冷颼颼的,秋意正濃,葉子紛紛上了不同顏色,黃紅橘等顏色交疊著,美不勝收,這是我最愛的季節。雖然這個季節也是最難穿衣服的天氣,穿冬衣太熱,穿夏衣又太冷,但這樣有點冷又不太熱的天氣配上一陣風伴隨而來的落葉,好不浪漫呀!這陣子大家趕著到處賞楓,好好享受這場難得的美景,因為再來就得迎接長達將近半年的黑暗時期,光想就有點憂鬱了!從台灣回美國後的每個週末我們都忙著接送孩子樂團練習,孩子也會自己安排與朋友的聚會,或相約到外面一起唸書,所以,我們全家已經很久沒時間一起出門走走...終於,在上週末有機會到康州有名的Castle Craig賞楓,上山時路有點崎嶇,走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才登頂,但從山頂上往下看那片秋景真的好美,層次感爆棚,令人心曠神怡。只是下山時為了少走一點路抄了捷徑,選了個陡峭到不行的山坡一路坎坷下山,連滾帶爬,最後還跌了一跤,有點生氣又有點好笑。有機會真的該多出去走走,陪孩子說說話,陪老公談談心,吸收多點芬多精,分散一下對孩子的焦慮感,與改變一下一成不變的生活,挺好的!

版權所有:Sandy的小小世界

後來

生日過後,大寶沒有跟我說過一句謝謝,這讓我挺失落的,畢竟我為她做了這麼多的準備與佈置,跑東買氣球跑西買蛋糕的,不值得一句感謝嗎?只因為是她的生日??是的,我說過,為她做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願的,也是我送給她的生日禮物,但是,就算收到禮物都會有句謝謝或擁抱,我卻什麼回應也沒收到,是我要求太多?還是,我沒把禮貌這塊好好教給她?記得小時候上學時總是衝忙出門,有時不管前一天有沒有準備好書包,隔天就是會忘了帶手帕、水壺,或者帽子、彩色筆等,雖然我知道打電話回家求救得到的答案永遠都一樣:“去給老師打一打,打過下次就會記得了”,但我每次還是不放棄的排隊撥通電話,一次次得到一樣的答覆,沒有例外,更不會有奇蹟。但我真的有因為老師的懲罰學會了什麼嗎?並沒有,我只是花了更多零用錢買了一頂頂黃色的帽子,後來多到我到處都丟一頂,這樣就再也不會忘了。我總想也許現在的我,一直在扮演著我小時候想要的媽媽模樣。所以,我總希望能陪在孩子身邊,給足他們需要的安全感,在他們難過時能第一時間給上大大的擁抱,為他們完成任何需要我的幫忙,這是我從小渴望擁有的媽媽,與現實中的媽媽反差極大。我心裡清楚,我的媽媽雖然沒照著我想要的樣子存在但她並沒有不愛我,她只是用著她覺得對的方式,就算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她依舊覺得自己付出了所有,認真的工作提供我們溫飽。也因為這樣的落差讓我思索,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麼的媽媽?我為孩子做的一切他們有感受到嗎?還是,我給他們的其實也不是他們所需要/想要的?就像當年我媽媽給我同樣的感覺??

我懂真愛是不求回報,也懂甘願做歡喜受的道理,只是,有時他們放學回家我為他們準備點心時,他們書包一扔悠哉得沈浸在自己的手機世界裡,讓我納悶在他們心裡我到底是什麼樣的角色?我該要求他們來幫忙嗎?上學一整天夠辛苦了,是該休息一下,但如果我不在,他們是不是也一樣會自己找吃的,那我到底該為他們做這樣的事情還是不該?我的心邊做邊搖擺著。為他們做太多擔心養出好吃懶做的孩子,不為他們做什麼我也做不到,所以,當媽媽的真能無所謂孩子的需要嗎?我心裡的小劇場分秒不停的再上演。對於面對兩個青春期的少女,專家們的建議就是鴕鳥式溝通,閉嘴微笑,或者努力當朋友就好,說穿了,就是不要想溝通,因為那是無效的努力。這階段的孩子就是朋友說的都是真的,爸媽說的就是要努力反抗,就算我們說的都是為他們好,但到他們的耳裡就是一種批評與不認同。現在的我努力學習看不慣他們態度時先抽身,給自己情緒找一個平靜出口,如同專家說的閉嘴微笑走開,因為在那當下我說出來的話就算是好意聽起來也特別刺耳。青春期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建議,他們已覺得自己夠大夠了解這個世界了。所以,大寶對於我給她的衣著建議回應就是“老氣”,對於我給他們功課回應就是“你又沒上過這樣的課妳怎會懂我的難處“。愛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豐富,要當一個稱職的媽媽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付出的是不是剛好孩子想要的更是一門學問。有人說沒說出口的愛是最深層的愛,這句話聽起來很有學問也很有哲理,但我不喜歡那種說不出口的愛,太壓抑了,我喜歡愛就是要大聲說出來,謝謝就是要適時地表達出來,不管是在怎麼理所當然的愛都值得一句”謝謝妳“。

版權所有:Sandy的小小世界
為大寶生日綁的花束

Sweet 16...or Not?

昨天剛幫大寶過完16歲生日,與其說是我們一起為她慶生,實際上更像是陪著她迎接下一個不同階段的到來。16歲生日在亞洲社會裡可能沒什麼特別的定義,但在美國,16歲就是一個轉大人的特殊紐點,很多人在16歲當天會報考駕照筆試,筆試過後開始練習路考,路考過後保上最貴的保險後就可以開車上路了!所以,不少財力雄厚的家庭會在孩子16歲生日當天送上一台新車當生日禮物,當然,我們沒有!不過,為了大寶16歲生日我們也苦惱了一段時間,不曉得到底要怎麼幫她慶祝才對,一來是大寶很有主見,二來是她想跟誰過生日,再來是滿滿的行事曆裡要搞個派對也相當有挑戰性。大寶考慮後決定跟她的朋友一起慶生,我們只要負責接送、佈置、安排好細節與最後付款的動作就可以散人了,這也就是我開頭說的,我們並沒有機會陪她一起吃頓飯吹蠟燭,但這年紀的孩子想要的就不是家人的陪伴,在他們心裡跟朋友在一起更快樂,說起來有點心酸,但事實就是這樣,不得不妥協。

看著她分享的照片裡開心地吹著蠟燭,看著她抱著我為她準備的花束笑得像朵花,我心裡五味雜成。我很開心看見她的笑容,也很開心她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有著獨特的想法與勇敢去築夢的熱血,說真的,她除了有時候有著我猜不透的心與難以理解的說話邏輯,有時體力透支後的臭臉與人來瘋時的無所謂,她真的是個人見人誇的好孩子。16年來,如果沒有孩子的成長幫我數日子,我都不知道時光飛逝。還記得大寶剛生下來時我們全家人手忙腳亂地,沒人知道要怎麼對待這個小祖宗,所以,四個大人把一個大澡盆放在客廳桌上看著她洗屁屁。也還記得她第一次上幼稚園時每次都哭得肝腸寸斷,而在門外的我哭得比她還慘。教大寶彈鋼琴,因為要求太多又太兇,她跟我說她願意自己練不需要我陪伴。還有,當大寶第一次上小學回家寫電腦作業時,什麼都不會,我氣著把她唸一頓,覺得學校要小朋友做的作業一定是課後複習,怎麼不會?!就這樣,大寶給了我一樣的回覆,她自己會搞定,然後就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自行摸索,最後是班上電腦作業做的最棒的一個。不這麼熱愛運動的她,也在我們的鼓勵下踢了足球,打了籃球,也參加了學校排球隊,我們心裡都清楚她不會是場上最出色的球員,但她絕對是最認真練習的成員之一。國小時,她永遠是班上唯一把指定的100本書念完的孩子,不管學校分配的書她喜不喜歡,她總是認命的全部看完並熟記內容,因此,她連任了好幾屆的讀書會隊長,帶領班上蟬聯好幾屆冠軍,這是她一輩子忘不了的榮耀呀。國中時,她幫自己預設了許多框架,譬如:每天要綁著同樣的髮型,穿著白與黑的配色,用著穿制服的概念清淡的度過國中生涯,不玩手機,熱愛看書。但一上高中,她又換了一套生活模式,想找回曾經錯過的彩色人生,開始重視起衣著打扮,也花不少時間擴展朋友圈,還一頭栽進社交媒體的花花世界,更熱衷參加有興趣的社團活動。雖然,功課一樣保持得還不錯,很多事情都讓我們挺省心的,但國中到高中的快速轉變讓我心裡有點招架不住,三不五時就會崩潰一下,反省、自責又再次憤怒,不斷循環在我們之間。

每個朋友聽到我說大寶時,總會覺得我有點像在抱怨又隱隱約約像在炫耀般的述說著她,的確,在我心裡,她就是這樣般的存在。她在群體裡不是耀眼奪目的,但就像是一塊珍寶經的起時間考驗,願意花時間與她深聊會被她溫暖的內心打動,更被她滿滿的內涵給驚豔。也許是她內在磁場強大的關係,總能吸引到一些能發掘她濳能的好老師,讓她學習更深更廣。有時說起來都不好意思,因為從她很小開始,我就把課業顧好的主動權完整的交還給她,所以,很多學校的事情,除非她願意分享,不然我很難深入了解,很多事情我都是後來因爲愛分享的二寶正在經歷才會回頭確認大寶走過的足跡,這樣聽起來我是一位粗線條又過度放手的媽媽,對吧?!16年,一路走來,對我、對她都不容易,我們可以一起窩在沙發看劇,一起牽手逛街,有時互相討厭對方,對話時很多時後都不想對上眼,但我們知道怎麼和好,也漸漸學會給彼此保留適當的喘息空間。我知道與大寶的保鮮期已逼近,如同我們在她心中的重要程度逐年遞減,但那又如何?!這似乎是每個父母必經的背叛感,只要我知道在她心中不管怎麼樣都會保留個位置給我們,那也就夠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最想表達的是捨不得呀...我家大寶一下就長大了!希望她能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前進,我們會是她最強的後盾!~生日快樂,大寶貝~

版權所有:Sandy的小小世界

自我成長

記憶裡,每次回台灣時,我們家的電視機裡最常出現的畫面就是紅紅綠綠的股市圖,每天同一個時間點媽媽會準時坐在沙發區看股票,一看就是一個上午,而我與孩子們有時吃著早餐配著花花綠綠的曲線圖沒什麼特別感覺,那些財經專家說得口沫橫飛對我們來說也只不過是個吵雜的背景音樂,我的心不受股市漲跌有任何坡瀾,媽媽有時賣股賺錢時會不自由的巴菲特上身的教導我該怎麼看盤怎麼理財,對於她來說,股市裡帶給她的滿足感比我們陪伴在她身邊相對更快樂。也許是因為這層關係,我心裡排斥著每天盯著股市的媽媽,總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把生命浪費在這,所以,我打從心裡拒絕學習股票,就算他人再怎麼獲利我都不為所動。過去的我,講好聽一點就是那種無憂無慮的人,真實面就是一個完全沒有為未來擔心與規劃的人。

但當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從假睫毛、數不盡的口紅、UGG鞋到Brandy Melville衣服等,他們不再接受我為他們挑選的東西,也不在意是不是折扣商品,要買要用的東西全是要能與同學互動的上的商品,那些長得相像但叫不出品牌的絕對上不了他們的檯面,所以,看見他們的『需要』讓我減少自己『想要』的部分,無奈但心甘情願!受關稅影響,美國物價如坐雲霄飛車般一路狂飆,小至一個cupcake大到大學學費一下來到無法想像的境界,這樣的拖軌物資讓我想好好安於現狀都難呀...於是,在暑假返美後,我與老公認真地坐下來好好審視過去的開銷,列表討論各個細節,把可以減少開支的部分通通挑出來,例如:汽車保費、網路費等,一樣樣來處理。除了審視必要開支,也想辦法減少出遊與外食機會,現在外食的稅與小費真的高的嚇人,隨便吃一頓就是一個禮拜的菜錢。再來就是如何開源,除了固定不漲的薪水外,如何資產配置,怎麼樣讓收入更多元化,這些都是我過去完全不曾想過的問題。

目前,我自我努力的部分就是減低購物慾,不給自己太多機會瀏覽購物網站,也不要沒事就去哪晃晃,這樣的確讓我這一個月來蠻符合理性購物者的標準。接著,我開始一系列的斷捨離,不管是家裡塵封舊物,或很久不穿的衣物,我儘可能的送送丟丟,讓家裡的東西越少越好,領會Less is More的精神。也開始涉略股票相關知識,認真學習理財相關內容,以前不學時總覺得這一切都跟我沒關係,但真的開始學習後才發現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為什麼我到現在才起步?我也開始為每月的開銷記帳,就算再微小的一筆帳都不放過,以前老公總提醒我要做這件事但我就是打從心裡不願意,記帳後才開始了解到錢花哪去。而我也因為股市的波動引響開始關心起國內外新聞,所知消息來源不再是過往的臉書或小紅書,而是真正用心去了解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其實,剛開始做這些改變時,我心情上也需要很多過渡,但漸漸的我看到自己的轉變,也看見自己的成長,更感覺到脫離物慾的枷鎖,身心更自在了,這完全呼應巴菲特說的這句話『真正的財富不是購買更多東西的能力;而是意識到你已經擁有足夠的智慧』。

別擔心,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過的舒舒服服的,沒有因為改變而賺了大錢,也沒有因為省錢而少給孩子一點。回想起來過往的日子,自己一直是理財絕緣體,對於別人說的『人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也不為所動,把自己好好地放入舒適圈,忽視時事,安逸生活,享受當下,覺得生活沒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的。如今,我覺得能好好審視自己的財務狀況是一件很重要的課題,雖然我醒悟的太晚,對理財也起步的太晚,但老公鼓勵我說,只要願意開始就是好的開始。接下來,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去實現,也有很多夢想等著與老公一起去完成,希望,這樣的成長動能越滾越大,也希望我們的成長能引領我們往更好的生活邁進~

這種紅是美國股市最不想見的畫面~(10/10/2025美國股市血流成河,隔天就Taco!)

無力感

剛掛完電話,深呼口氣,眼淚還是不聽使喚地流下來。

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別人的羨慕眼光?不知道該如何回應與事實相反的真相?也不知道該如何改變那些現狀?

暑假這趟旅行後,對我生活上有了很大的啟發,我頓悟其實生活可以很簡單,真實生活裡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物質享受,應該說我曾經瘋狂地尋找過那些東西,也真的花了不少時間去探索那些所謂上等人才懂的生活品味,與其說那些物質帶給我多大的快樂,也比不過帳單上龐大的數字讓我陷入懷疑人生來得深刻。而我也因這趟旅行更了解很多人事物並不像我想像中的被彼此珍惜著,在忙碌的生活裡每個人都期待著他人來配合自己的作息,沒有人真的願意放緩腳步或改變步伐來陪伴他人,到頭來,我們在台灣的度假就只能配合著他人原本的生活,過著比在美國還規律的台灣生活,但在離別時大家還是會習慣性的補上一句“下次回來我們一定要一起去哪走走”。其實,我早已過了被呼嚨的年紀了,也懂『下次』代表著也許再也不會見,更意味著你我都知道我們在這刻又再次錯過了彼此。所以,只要有人跟我提出下次的承諾,我只會禮貌性的微笑回應,因為我心裡清楚真正有心的人懂得珍惜當下,很多事情錯過就是錯過,永遠不要期待下一次!

從台灣回來後,我一直逃避著打電話回家給爸媽,我心裡有著說不上來的不舒服感,我的爸媽每次在我回台時總任性地做自己,但為他們自在買單的人是我,那個每天配合她們所謂的正常作息,吸收他們負面情緒的人,是我!爸爸不想講話時我只能學習跟空氣對話一整天,媽媽不想顧爸爸時就任由我整天忙碌也視而不見,他們如同孩子般的隨意展現所有好的壞的情緒,而我除了努力想帶他們出門走走轉換心情,卻冷不防的會得到『這裡也沒有什麼』『我們到底來這裡做什麼』的萬箭穿心。我知道沒有什麼地方是非去不可,重點是跟什麼人去吃,用什麼心情去看待,就像熱戀中的情侶就算去吃路邊攤都覺得特別甜蜜,因為特別的不是食物是心態。我總希望用自己在美國充滿滿的正能量帶給他們快樂,但現實總與我想像中差的好遠,往往只能打包滿滿的負能量帶回美國再次進行修復,可怕的是這些負能量不僅跟著我回美,還深植我的腦細胞,三不五時就跑出來啃蝕我的正面思考,讓我足足有一個月時間處於一個沮喪易怒的狀態,連我自己都快不認得我自己。

對於離鄉背井的我來說,心裡永遠對爸媽有種虧欠感,所以,每一年我努力的安排時間,認命的飛,因為我希望盡我所能的彌補那些他們需要我的日子,一年飛兩次,一年將近快兩個月時間在台灣。朋友都羨慕我可以常常回家,我笑而不答,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從小到大,我沒有從媽媽那得到過什麼樣的肯定,記憶中,我常常覺得悲傷的躲在被窩裡哭泣,我也曾自覺是童話故事裡的仙度瑞拉。我媽總在我很需要鼓勵時把我僅剩的一點點信心壓得更低更低,讓我常常不知所措,她總希望我能如同她那些成功朋友的孩子身上找到成功模板複製,但當我努力嘗試去做點什麼時她往往是第一個拖我下水的人。她如同一面鏡子照著滿身傷痕的我,在她身上看到很多負面教材,也讓我引以為戒,我知道我不能改變我的父母,但能努力改善自己與下一代的觀念與關係。只是,一通電話讓我再次跌入負面情緒深淵,幾句話就把我好不容易補好的傷口再次揭開。我其實一直不希望在還沒修復好前再次引火自焚,但又擔心太久沒打電話回家關心是件不對的事,但到最後發現一切只是自己多想而已。被親人傷害的痛是最無法說出口的痛,我想這次之後我需要更多時間的調適與修復,希望能早日康復!

版權所有:Sandy的小小世界

媽媽升級版

我常常在想,媽媽這個角色對孩子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在孩子心中佔的比例又有多少?對於那些生命中沒有媽媽存在的人,他們又是如何在長大後建構媽媽這角色?回顧一下自己與媽媽的相處過程,我的媽媽從我很小時就一直是一位職業婦女,她雖然沒有漂亮的學歷,但工作上認真負責,加上幸運的遇貴人提攜,所以,在職場生捱上算是非常順遂到退休。也因她在工作上找到強大優越感,對我們生活上或功課上反而沒那麼上心。而我自己從小就很會打掃家裡,尤其到過年期間,我總會花很多時間把家裡收納整齊,媽媽每次看到我把家裡打理乾淨總會大大誇獎我一番,我也樂於這樣的互動。但自己當媽媽後才慢慢了解,其實,當媽媽身上缺乏某些動力時會無形間把這股力轉嫁到女兒身上,就像我媽不擅長家事,所以,我為了讓她開心我學會做家事,反觀我兩個女兒相對就鬆散許多。而從我有記憶點以來,我的媽媽好像也沒特別為了我們改變什麼,不管是脾氣,或是處事態度上,始終如一。只要母女一吵架,認錯永遠只有孩子的份,因為在媽媽的觀念裡,媽媽永遠是對的,媽媽的出發點永遠都是為孩子好。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我,一直對媒體上宣導的『當媽媽這角色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與孩子互相成長的機會』保持懷疑態度,因為,從小到大我的腦海裡從沒被置入這樣的訊息。

也因自己在這種強權的模式裡成長,讓我再跟自己孩子相處過程中多了許多摩擦,尤其當孩子慢慢長大時,他們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當我複製媽媽的作法要求他們聽我的,只要不聽話惹我生氣就該道歉,只要他們不道歉我就會更加生氣,覺得孩子忤逆了自己。也因如此,我與大女兒在她國中時有了一次大爭吵,我要求她當面跟我道歉,不然就滾出家門,沒想到她就真的跑出去了,事後我們靜下來談談,她不僅不跟我道歉,還跟我說要她道歉可以,前提是我也必需跟她道歉。雖然事到如今過了很多年,我們誰也沒跟誰為此道歉,但這件事就像是一個「疙瘩」留在我心,我也不覺得這疙瘩會有撫平的一天,反成為一個『警鈴』般黏在我的腦海裡,時時提醒我適時按下暫停鍵,並尊重孩子的想法與學習認錯。畢竟吵架是一體兩面,爲彼此的觀點找出口,我不應該總強求孩子只接受我的看法,也不應該只要求孩子單方面的道歉,當我沒辦法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轟她出門時,這就是她指出我做不對的地方,我也該為此道歉,才對。我老公總說,當父母是一項挑戰,當好的父母更是一項神聖的任務,需要不斷地檢討,學習,進步,再進步。說真的以前的我對這說法總是斥之以鼻,覺得自己一定有辦法像媽媽一樣永保媽媽的威風,但漸漸的我發現我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孩子聽話時真的很可愛,但歡起來時真的很令人討厭。我也常常忍不住在散步時不斷跟老公抱怨孩子生活點點點,但抱怨完後,我還是想努力當個可溝通的媽媽,陪他們成長,陪他們歡笑。當了快16年的媽媽,算一算時間真的挺嚇人的,彷彿一眨眼孩子就這樣長大了。我很感謝有機會與孩子一起成長,也很感謝他們常常教我很多東西與奇特的想法。而我也因為他們學會編漂亮的辮子,就算我從小手殘,但只要孩子指定髮型我使命必達!我也慢慢學會在孩子有情緒時給予空間,不要把自己的擔心急成一位逼人精。我更學習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後,放棄自己的堅持當孩子最強的後盾。我也尊重他們的品味穿著,讓他們挑選任何適合他們的衣物,釋放控制欲。心境上的「轉變」其實蠻不容易,是許多情感拉扯淚水心碎與嘆息一路鋪捲而來的,但我感謝自己的勇敢,也謝謝自己願意去了解與孩子互相成長與互相尊中的意義,這條路上要學習的還好多好多,我會繼續努力,希望把『媽媽』這角色,越做越好!

姐妹倆於加州紅木公園
版權所有:Sandy的小小世界

香味

每次從越南餐廳吃完飯後,總有一種爽了嘴巴臭了身體的感覺。我不是一個嗅覺靈敏的人,以我自己的五感神經來說,嗅覺應該排得上倒數幾名。但有些味道是深藏在腦海深處,就算只從影片裡看到某些場景或食物,我都彷彿依稀聞到那股記憶裡的味道。記得每次回台灣下飛機後走上機場大廳那味道,還有走出機場迎面而來濕濕暖暖溫溫的風,那就是台灣專屬的味道。我也記得高中時上完體育課,大家揮汗淋漓後回到教室時的味道,那種很想開冷氣卻更想開窗戶通風,難以形容的味道。還有,每回陪媽媽上傳統市場,生肉、菜攤旁賣炒麵四神湯混雜的味道。台北濕冷的天氣,捷運裡乾爽的清新味,以及,每每倒廚餘時打開桶子瞬間那五味雜層的怪味。對我來說,台灣的每樣東西有著它獨特的味道,千奇百態,伴隨我長大,再熟悉不過的家鄉味。

到了美國後,我的嗅覺更加鈍化了,美國的機場對我來說沒有特別的味道,紐約市的交通工具除了髒與偶爾不幸搭到流浪漢專車會有很可怕的味,其實那味也還能接受。街道上除了到處充斥著大麻味與地上冒出來的熱煙味,就是許許多多與你擦肩而過不同人種身上帶來的味道。而我們住的郊區,除了散步時會經過別人家時聞到烘衣機流竄出來的香味,還有各家除草後濃濃的青草味,有時下雨後煙雨濛濛的味道會讓我瞬間回到台灣溪頭步道,當然,也少不了冬天煙囪飄出來的燒木香。四季分明的美東,讓每個季節有著他們專屬的味道,超市裡秋天會推肉桂南瓜味,冬天有松樹烤餅乾味,春天狂推花香味,夏天有各式各樣的啤酒烤肉等,說起來美國生活好像多點層次與風味,但對我來說,通通是西方人的味。

我老公有著超強的嗅覺,很多的味道是透過他的分享才慢慢地體會到。譬如接孩子朋友回家,對我來說我嗅覺只分兩部分--我與其他的味道。但我老公他會跟我分析每個人身上的味道,他說美國人普遍喜歡噴得香香的,印度人有他們獨特的食物味,亞洲人通常就是體味,這樣得發現讓我很訝異,因為我從來沒注意到這樣的小細節。我也是因這話題得知老公其實很喜歡香香的女生,對香水也有某程度的關注,但對於我這種很不喜歡衣服上沾到香水味的人來說是一種挑戰,我反而喜歡每個人身上原有的味道。有天早上我幫小孩準備完早午餐,全身油頭垢面的躺回床上休息,老公窩過來抱著我說,你好香喔!那刻我忍不住笑了,因為,我知道自己有多臭...一個人對味道的感受其實夾雜著許多情感與環境因素,那天早上的油煙香蘊藏著我對家人的付出與愛,還有讓老公多睡一點的寵愛,我想那一刻再油膩的油煙味完勝躺在抽屜裡那罐迪奧淡香水吧!😆


網路陷阱


身在資訊量爆炸的今日,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的,也許有很多人很享受手機一打開有著看不完的資訊,吸收不完的訊息量,就算不出門也有看不盡的影片帶你進入各種想不到的異想世界,但對我來說,我卻一點也不感謝科技得神速進步,不喜歡現今的世界有著那麼多網美網紅或Youtuber的存在,更不喜歡在刷自己想觀看的視屏時得有意無意地的被強行置入不相干得廣告與追蹤。我必須承認這麼多的訊息量常常壓著我快喘不過氣,3C產片的濫用更讓我心生恐懼。看著身旁兩個孩子,我彷彿穿越時空看到手機與他們如同古代毒癮犯與鴉片般同等存在,孩子沒手機會很痛苦,不看短影片會全身不自在,更可怕得是,手機這東西更容易取得,還如影隨形,上學時他們可能會忘了帶功課但絕不會忘了手機。但目前已走到人手一/多機的趨勢,我們能有說不的選擇嗎?我們要如果告訴孩子你不能擁有,因為這是我們保護你的方式?誰願意接收這樣的愛?!那如果我們沒法說服孩子與眾不同,是否能接受他同流合污?

我向來是一個很謹慎小心做事的人,但昨晚發生的事卻讓我不得不說再怎麼小心翼翼都抵不過詐騙集團的有心操弄。事情是這樣的,孩子小時我做過一陣子的網購專員,就是幫客戶在最佳時間點買到想要的東西,我也因為這樣得機會接觸到很多高單價的奢侈品,也藉此幫小孩買了幾件高單價的童裝。孩子長的速度飛快,孩子真有場合穿上這樣高單價的衣服真的不到一兩次,有的吊牌甚至都還沒取下孩子就長高了。這樣的衣服很挑人送,留著也沒用,乾脆就上網賣了。看了好多人推薦,選了一個看起來相對可靠的網站,花了點時間把童裝整理一下拍了照,上傳並加上商品簡介等,我知道高單品商品需要的是時間等待,但奇妙的事就在我貼文沒多久,我的信箱就傳來了好幾封信,其中有好幾封是從網站support人員傳來的,說明有人要買我的東西了但因我沒有綁定帳號所以沒辦法入款只好交易取消,過一會又一筆交易取消同一個理由。我有點驚有點喜,想說怎麼會這樣快就賣出商品,於是就照著對方要求的方式登入銀行帳號,當時有點奇怪的是美國知名銀行卡他們通通都不收,但偏偏我手上有的都是大銀行的卡(事後我真的很慶幸這點),後來他問我說你手邊還有沒有其他家現金卡,我說我沒有,那時我還沒發現有什麼異狀,之後我給了他一張信用卡資料,對方跟我說因爲要先測試以後有沒有辦法使用這張卡入款,他先試刷看看,要我收到銀行的確認訊息時只要按確認就好,這時我還不疑有他,直到簡訊傳來一筆不知名的網站刷$210美金要我核准,我還傻傻的問對方我又沒買東西為什麼要按確認,就在那當下我頭瞬間像被雷擊中般得覺醒...我正在被騙的路上!馬上關閉通訊,上網科普,火速通知老公.....停卡。

以前,我一直不懂為什麼有人會被詐騙,而且有些人還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同樣的事,但經歷過這次的體驗我懂了,其實,詐騙集團很會抓人心,或集團裡根本就聘請幾個真懂心理學的人?!就拿我的例子來說,他們知道會上網賣東西的人應該就是想把東西賣掉換點現金,如果賣的東西又剛好是高單價但砍價很多的應該是想快點脫手,於是抓住人性弱點進攻,而我也因想趕快成交而誤入賊區。 現在想起來還心有戚戚焉,我不知道如果當時我就給了對方現金卡,後果會是怎麼樣?也無法想像,我為什麼會呆呆地寫上我的卡號,還讓對方在停卡前試刷了好幾筆,好險我們有設定多層保護。隔天,我想把我網站上的資料全部消除時,我根本登入不了我的帳號,也許我的帳號也被盜用了,目前還不知道能不能處理,哎~經歷過這件事情後,我告訴孩子上網買賣東西真的要很注意,媽媽我已算是網路購物老手了還是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沒辦法想像如果是孩子們遇到這樣的問題時他們有沒有辦法處理。詐騙事情層出不窮,我們也曾遇過郵局詐騙,雖然只是幾毛錢差額想說上網繳了就算了,BTW信上附的網址也是假的,好險當下我們有詢問郵局這狀況發現是一種詐騙手法,不然卡號一填被倒刷就不是帳面上看到的幾毛錢而已。網路購物真的很方便,網路世代也讓人們見證了很多不可能的奇蹟,但每件事情有好的一面也就會有壞的另一面,我沒有辦法抵擋科技的火速進步,也沒辦法阻止我的孩子沈浸在網路世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隨時提醒家人保護好自己的個資,不要隨意地把自己私人的事情公諸於世,也不要太輕易的去相信所閱讀到的所有訊息,這世界真真假假,加上AI的快速生成,要養成聰明的判斷力,才能好好睜大眼睛面對這瞬息萬變的虛擬世界啊~